赵兴梁

作品数:9被引量:11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风沙流沙漠化开垦风沙化土地河西走廊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黄河》《灾害学》《中国沙漠》《干旱气象》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深切怀念朱震达同志
《中国沙漠》2007年第1期I0016-I0016,共1页赵兴梁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 研究员 创始人 研究所 
农牧交错带不适宜大规模开垦被引量:8
《西北水电》2004年第3期98-104,共7页张景光 杨根生 董光荣 曲跃光 赵兴梁 李栋梁 伍光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专项(90202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1008);中国科学院方向性研究项目(KZCX3-SW-324);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创新项目共同资助。
农牧交错带处在沙漠——黄土边界带与绿洲——沙漠过渡带。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多变性和脆弱性特征。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的退化、恶化,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主要是人为过渡开垦,不合理经济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植被的破坏所引起。为...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生态屏障 开垦 
论北半球三大温带草原农垦与沙漠化的关系被引量:23
《中国沙漠》2002年第5期446-451,共6页赵兴梁 杨根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2 0 0 0 0 4870 5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 (CACX2 10 0 2 6)资助
我国东北西部和内蒙中东部 ,与北哈萨克斯坦、美国中西部大平原为北半球温带三大肥沃草原。雨量在30 0~ 4 0 0mm之间 ,地形平坦 ,气候适宜于畜牧业 ,实为天然的殷实草原。文章根据调查材料和文献提供了有关这三大草场大规模农垦旱作以...
关键词:温带草原 农垦旱作 沙漠化尘源 北半球 
甘宁蒙陕农牧交错区不宜大规模开垦被引量:7
《中国沙漠》2002年第5期409-415,共7页杨根生 董光荣 赵兴梁 曲耀光 李栋梁 伍光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G2 0 0 0 0 4870 5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项目 (CACX2 10 0 2 6)资助
通过对甘宁蒙陕农牧交错区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人类活动对该区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状况、国内外开垦草原的教训等方面的分析、论证 ,说明该区不宜大规模开垦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 人类活动 开垦草原 
夏津县风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措施及环境效益被引量:1
《人民黄河》1996年第5期40-42,共3页陶贞 施来成 杨喜林 赵兴梁 魏兴琥 
夏津县风沙化土地开发治理措施及环境效益陶贞(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郑州450003)施来成,杨喜林,赵兴梁,魏兴琥(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730000)夏津县地处鲁西北黄泛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
关键词:风沙化土地 灌溉 排水 生态环境 治理 
高亢类型风沙化土地综合开发治理研究──以夏津县苏留庄治沙示范区为例被引量:2
《中国沙漠》1996年第1期43-49,共7页杨喜林 魏兴琥 赵兴梁 
在对夏津县风沙化土地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和生产力评价的基础上,与地方政府结合,规划建立了“苏留庄粮棉果草复合型稳产高产开发模式”。在风沙化土地治理研究的同时,及时将优良作物品种和树种推广到示范区,并采用沙地土壤改良、立体...
关键词:沙地 综合开发 风沙化土地 治理 
我国西北地区“5.5”沙暴的危害与对策被引量:3
《灾害学》1994年第4期50-54,共5页杨根生 王一谋 赵兴梁 
本文简述了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尘暴灾害的概况,并着重对1993年5月5日该地区特大风沙尘暴的形成、发生与危害状况作了论述;同时,在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风沙流 危害 风沙灾害 西北地区 
我国西北地区“5.5”强沙尘暴的危害状况与对策被引量:5
《干旱气象》1993年第3期43-48,共6页杨根生 王一谋 赵兴梁 
1993年5月4—6日,我国广袤的沙漠戈壁地区及其东缘发生了强沙尘暴,席卷了新疆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疆戈壁、甘肃省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宁夏平原及河东沙区和沙黄土地区,涉及总面积约110万 km^2;其中以5...
关键词:强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 西北地区 巴丹吉林沙漠 危害状况 沙漠戈壁 阿拉善 东疆 腾格 起沙风速 
甘肃特大沙尘暴的危害与对策被引量:63
《中国沙漠》1993年第3期1-7,共7页赵兴梁 
甘肃河西走廊于1993年5月5日14—20时发生特大沙尘暴。黑霾一般高度为300—400米,最高700米;锋面前移速度平均为50—60公里/小时,最大76公里/小时;瞬时风速在20米/秒以上,最大达34米/秒;能见度为0—100米。这次沙尘暴给灾区工农业生产...
关键词:河西走廊 成因 防护体系 风沙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