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温凌

作品数:2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女性小说白先勇小说文学评论人物论小说情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名作欣赏(上旬)》《华文文学》《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梨园戏曲人性观——王仁杰《三畏斋剧稿》新探
《福建艺术》2011年第3期29-33,共5页阮温凌 
一 史料记载,中国古老的梨园戏盛演于泉州、厦门、漳州及台湾省等闽南方言地区,流传于东南亚华侨华人旅居地,历史悠久,誉为"晋唐古韵"、"宋元遗响"。
关键词:梨园戏 王仁杰 人性观 东南亚华侨华人 戏曲 史料记载 闽南方言 台湾省 
《黑虹》:娜拉式的出走之后——白先勇小说的意识流漫谈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第3期27-30,共4页阮温凌 
白先勇小说《黑虹》主人公耿素棠,面对性工具、性奴役的"鸡窝生活",抛弃丈夫孩子离家出走,以异常行动表现娜拉式的叛逆性格。灯红酒绿色情社会的夜游和学生时代少女纯真爱情的回忆,善恶对比和美丑体验,唤起弗洛伊德"里比多"性意识泛漫...
关键词:性意识小说 性意识形象 性意识手法 
屹立宝岛的不朽雕像——杨逵及其抗日小说《送报夫》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阮温凌 
杨逵抗日小说凝聚作家少年成长的乡土情爱与抗日战斗历程。有历史回眸,有现实观照。以恋乡恋母的民族情结,构筑地跨两国生活境遇的"藤绕树式"艺术结构。在今昔交缠和中日交错的时空变幻中,揭示日本侵略者对台湾同胞的政治迫害和经济掠夺...
关键词:乡土作家 不朽雕像 复合结构 两极对照 
关于本人发表在《华文文学》的学术论文遭剽窃的反侵权声明
《华文文学》2009年第5期75-,共1页阮温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讲师刘剑平发表在《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的《出入高下穷烟霏——论白先勇小说的叙事艺术》一文,全文剽窃本人发表在《华文文学》
关键词:白先勇 小说 华文文学 叙事艺术 学术论文 声明 
学术之旅的一方绿洲——我与《名作欣赏》的不解之缘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年第4期138-143,共6页阮温凌 
我的学术之旅,是与《名作欣赏》分不开的。青年时代伴随《名作欣赏》成长的亲身经历,有太多的留恋与回顾,心灵讲述仅为揭示创刊后编者与读者。
关键词:《名作欣赏》 欧·亨利 名作欣赏 学术研究 学术季刊 陈若曦 中国作家 华侨大学 学术活动 伍立杨 
零落残魂倍黯然——白先勇性意识小说中的书生形象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年第3期130-137,共8页阮温凌 
一白先勇的性意识小说,比起其他小说系列,有更为突出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借鉴和运用,有更为怪诞的艺术个性的表现。所谓怪诞,即指荒诞离奇,虚妄荒谬,是一种变形的极端表现。其怪诞人物。
关键词:白先勇 小说情节 花桥荣记 荒诞离奇 台北人 桂林戏 赶尸 里比多 卢公馆 精神分析法 
“车站”之旅:娜拉出走的回归路——王拓小说的心理反应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8年第4期141-144,共4页阮温凌 
曾做过渔民和工人的王拓,是台湾著名的乡土作家,其小说创作以融合闽台方言的运用著称,以此形成他艺术个性的一个特色。他的小说名篇《车站》中的主人公"妻子"也是一个娜拉——另一个娜拉。
关键词:娜拉 小说情节 白先勇小说 乡土作家 秋风秋雨 人物形象 心理反应 秋夜 艺术个性 望君早归 
意识流程的焦点辐射——白先勇小说的一种结构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阮温凌 
小说发展史最早标示时间的一维性,以此作直线式叙事,着眼于故事情节之道。后来时空被切割,外在世界转入隐秘的内在世界,叙事时空压缩,内心活动扩张,以此构筑意识流程的焦点辐射,成为白先勇行之有效的一种结构手法。中国现实主义传统和...
关键词:白先勇 结构特点 意识流小说 多重意识结构 复杂结构网络 
艺术大观园的故乡榕树——黄河浪散文创作及相关审美话题
《华文文学》2007年第6期40-46,共7页阮温凌 
黄河浪的散文是另一种诗歌创作,是诗人历史情怀和文化乡愁的投射及其人生观、艺术观的闪映。对照对比的艺术原则,在其诗歌、散文的两端开掘一条艺术创作的通道,构筑一座《故乡的榕树》的艺术大观园,以多种手法写出散文的"风景诗"、"童诗...
关键词:黄河浪 故乡的榕树 艺术大观园 
“梁父吟”的文化悲悼情怀——白先勇“民国史”小说初探
《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80-83,共4页阮温凌 
“民国史”小说是挽歌的大合唱。白先勇作为“民国史”作家,以其独特的出身与生活体验绘写精英将帅的命运走向,反映其荣耀历史与现实悲剧,唱出一曲“壮志未酬”的“梁父吟”。挽歌的悲悼情怀,闪现古令民族英魂的交相叠映,彰显人性的现...
关键词:“民国史”小说 儒将形象 命运反思 人性关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