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云

作品数:15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接触熔化船用SIMULINK点堆模型压水堆更多>>
发文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核动力工程》《核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学报》《原子能科学技术》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摇摆条件下矩形通道内冷却剂温度与流场分析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第3期299-304,共6页陈志云 陈文振 罗磊 郝建立 
运用流体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和分析了处于船用反应堆某处的矩形冷却剂通道在随船体摇摆运动时冷却剂的温度和流场。在计算过程中,考虑了由于船体摇摆运动而引起的流量孔板流量分配的变化对矩形通道入口速度的影响。由计算结果发现,在船体...
关键词:下腔室 矩形通道 摇摆 
中子动力学反应性与功率变化不同步现象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87-90,共4页陈志云 陈文振 罗磊 
通过实例计算首次提出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中子按代倍增公式和三维两群扩散方程在一定的反应性变化下存在反应性大于零时功率减小的现象,并指出该现象的普遍性。根据有效增殖因子的物理意义,指出导致这种不同步现象的根本原因。对点堆...
关键词:中子动力学 有效增殖因子 不同步 
纵向涡发生器对棒状燃料元件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93-97,共5页罗磊 陈文振 陈志云 
运用CFD方法,模拟计算了在反应堆棒状燃料元件包壳表面加装纵向涡产生器(LVG)后,燃料棒、气隙、包壳和冷却剂的温度场和冷却剂的流场。计算时采用分块结构网格对带LVG的计算区域划分网格,使用SSTk-ω模型模拟冷却剂的湍流流动,对于控制...
关键词:对流换热 棒状燃料元件 LVG 
水平加速条件下矩形通道内冷却剂温度与流场分析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第6期662-666,共5页罗磊 陈文振 陈志云 郝建立 
运用流体计算软件模拟计算和分析了处于船用反应堆某处的矩形冷却剂通道在随船体水平加速运动时冷却剂的温度和流场,考虑了由于船体加速运动而引起的流量孔板流量分配的变化对矩形通道入口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船体的水平加速度...
关键词:下腔室 矩形通道 水平加速 
单个燃料元件热工水力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7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63-66,72,共5页罗磊 陈文振 陈志云 朱倩 
针对在以往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中采用一维模型计算燃料元件径向传热及采用固定热流密度模拟包壳外壁热流量的情况,建立了运行条件下燃料元件及其周围冷却剂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考虑燃料元件功率的轴向分布和燃料芯块热传...
关键词:热工水力 燃料元件 三维数值模拟 
一种电机转子温度测量的方法与实现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年第6期3-5,共3页陈文振 陈志云 朱倩 宋智勇 
针对数据采集场合电缆连接复杂、易受电磁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蓝牙模块进行无线传输的电机转子温度测量系统,通过PDA手持设备实现了对电机转子温度数据的测量问题。对于类似的数据测量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温度测量 蓝牙技术 数据采集 PDA 
压水堆下腔室流量分布数值分析被引量:4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第B09期187-191,共5页罗磊 章德 陈文振 陈志云 
建立了压水堆下腔室流场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计算了不同环腔厚度和环腔内冷却剂速度条件下,下腔室内冷却剂的流场,分析了环腔厚度和环腔内冷却剂速度对下腔室流向堆芯的流量分布的影响。入口速度不同或环腔厚度不同,在下腔内冷却剂流动...
关键词:下腔室 计算流体力学软件 流量分布 
单组点动力学方程的同伦分析解法被引量:1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第B09期303-306,共4页朱倩 黎浩峰 罗磊 陈志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75131)
同伦分析方法是一种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级数解析方法。将同伦分析方法应用于单组缓发中子动力方程组的求解,获得了它的级数分析解,并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从计算时间和精度上都能达到了工程应用的要求。
关键词:同伦分析法 点堆中子动力学 单组缓发先驱核 
反应堆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底板熔穿失效分析模型
《核动力工程》2010年第S1期4-7,共4页陈志云 徐少华 陈文振 
以围绕热源的接触熔化为基础,对反应堆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底板熔穿失效进行分析计算。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了新的更合理的接触熔化分析模型,求得了熔化的速度和熔穿所需要的时间,将其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熔化的主要...
关键词:严重事故 接触熔化 安全壳失效 
船用堆自动棒动态反应性Simulink仿真模块设计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第B09期317-320,共4页陈志云 罗磊 陈文振 桂学文 
船用堆运行中功率频繁、剧烈变化需要自动控制棒频繁调节。针对该特点及现有反应堆系统微机仿真程序存在的控制棒反应性描述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船用堆自动棒动态反应性Simulink仿真模块。该模块作为船用堆物理热工参数快速计算...
关键词:船用堆 SIMULINK 自动棒反应性 仿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