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思明

作品数:37被引量:589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小麦旱地小麦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耕作与栽培》《农业工程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麦类作物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同年限免耕秸秆覆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43
《生态学杂志》2011年第9期1962-1968,共7页蔡太义 黄耀威 黄会娟 贾志宽 李立科 杨宝平 韩思明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2006BAD29B03)资助
为探明渭北旱塬免耕秸秆覆盖对春玉米田土壤活性有机碳(LOC)、碳库管理指数(CMI)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而明确该区免耕覆盖的适宜年限,于2001—2010年在陕西合阳县旱农试验站,设置了不同年限处理:1年(S1)、3年(S3)、5年(S5)、8年(S8)和10...
关键词:免耕 秸秆 覆盖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春玉米 
旱肥地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西北农业学报》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朱翠林 李锐宁 张保军 张正茂 赵永萍 王玉玲 韩思明 
陕西省小麦育种工程(2007ZDK-G01)
为了探明密度对旱肥地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在旱地高肥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的苗高、株高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而单...
关键词:旱肥地 种植密度 大穗型品种 冬小麦 产量 
关中一年两熟区不同耕作模式农田土壤及作物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被引量: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12期112-118,共7页薛少平 闫小丽 朱瑞祥 姚万生 韩思明 
杨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项目(陕农机发[2000]064文件)
【目的】探索适宜于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区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方法】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对7种不同耕作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养分含量及小麦、玉米的生物学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参试的各种土壤耕作模式中,夏玉米...
关键词:一年两熟 耕作模式 农田效应 生物学效应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2
《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第6期107-111,共5页赵永萍 张保军 张正茂 朱翠林 王玉玲 韩思明 
陕西省小麦育种工程(2007ZDK-G01)
为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为材料,采用5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5、420、420万/hm2。3个...
关键词:冬小麦 种植密度 产量及其构成 三值产价 
机播小麦种子与肥料适宜间隔距离研究被引量:8
《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第1期147-151,共5页薛少平 朱瑞祥 姚万生 韩思明 杨有刚 
陕西省农机专项"杨凌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子和肥料的适宜间隔距离,进行了种肥间距试验。结果表明,肥料与种子混施,特别是在中、高肥条件下,会使种子严重受损,而影响苗全、苗齐、苗壮;在下位、侧位施肥各处理中,肥料距种子越近,对小麦的萌发、出苗、生长和产...
关键词:机械播种 保护性耕作 旱地小麦 种肥间距 
中国北方一年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英文)被引量:15
《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第1期32-39,共8页杨青 薛少平 朱瑞祥 韩思明 杨成海 
National Key Program of ChineseAgricultural Ministry(2004BA524B03)and.by Scientific ResearchFoundation for Doctoral Discipline of Chinese Ministry(20040712018)
该文主要研究适于中国北方半湿润偏旱区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介绍了在“杨凌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园地”建立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10种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模式、试验方案以及自主研制开发的配套机具...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免耕 残茬覆盖 机械化模式 农机具 
旱地冬小麦自然降水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研究被引量: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1-8,共8页薛少平 朱瑞祥 杨青 韩思明 韩文霆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2004BA524B03-02)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
关键词:旱地冬小麦 自然降水高效利用 农业机械化 渭北高原 
地膜沟播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播期播量研究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第3期420-421,426,共3页李粉茹 李岗 韩思明 
采用列区试验研究了渭北塬区地膜沟播冬小麦合适的播期播量。结果表明 :在渭北塬区 ,要夺地膜小麦高产 ,比较适宜的播种密度为 180万~ 2 2 5万苗 /hm2 ,播种日期为 9月 3 0日左右。
关键词:冬小麦 起垄覆膜沟播 播种密度 播期 高产栽培 渭北旱塬 
黄土台原旱地小麦覆盖保水技术效果研究被引量:72
《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第5期548-552,共5页廖允成 温晓霞 韩思明 贾志宽 
国家 8 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2 0 0 2AA2Z40 2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 0 0 70 43 9);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96 0 0 4 0 5 0 8)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降水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以具有显著保水性能的地膜覆盖技术为中心 ,设计出旱地小麦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新模式。研究表明 ,夏闲期采用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技术 ,可以把占小麦生产全年度 5 0 %的夏闲...
关键词:黄土台原 旱地小麦 覆盖栽培 保水技术 水分 利用效率 
旱作小麦地膜覆盖生态效应研究被引量:88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第2期93-95,共3页温晓霞 韩思明 赵风霞 廖允成 李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439);"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04-05-08)
旱作小麦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保水效应明显,其中以膜侧沟播聚水保墒效果最佳,越冬期和拔节期可分别提高土壤含水量2.1%和1.6%。冬小麦地膜覆盖增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冬前,尤以播后一段时间最为明显,可增加有效积温160℃,膜上穴播优于膜侧沟...
关键词:旱作 地膜覆盖 生态效应 小麦 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