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玉华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新疆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金树仁统治时期乌鲁木齐秦腔民国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艺术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疆社会科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文山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的稳定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马合木提·阿布都外力 买玉华 李元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民国时期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及知识阶层政治道路选择研究》(18BMZ009)。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有着密切的关联。据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相比,持续稳速增长。在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新疆维吾尔族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均有大幅提...
关键词:人口政策 新疆维吾尔族人口 稳定增长 高质量发展 
试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狱中斗争
《西域研究》2021年第2期45-53,共9页买玉华 孙晋斐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及知识阶层政治道路选择研究”(项目编号:18BMZ009)阶段性成果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实行亲苏政策的新疆主政者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批中共党人应邀赴新工作。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人遵守"三不"原则:不公开党员身份、不发展党的组织、不宣传共产主义。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剧变,1...
关键词:抗战时期 在新中共党人 狱中斗争 党组织 盛世才 
周恩来总理的新疆情——抗战时期周恩来二过迪化
《新疆地方志》2021年第1期3-7,11,共6页买玉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资料征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0&ZD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为治疗臂伤,自延安经新疆去苏联,故曾两次在迪化保留。周恩来两过新疆期间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协调了我党与盛世才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了在新疆工作学习的共产党员、我军指战员...
关键词:周恩来 抗战时期 新疆 
建国以来民国新疆史研究回顾与反思被引量:2
《西域研究》2018年第3期113-125,共13页买玉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我国史学研究的繁荣,民国新疆史的研究也得到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尤其是政治研究、人物研究和民族宗教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现将建...
关键词:新疆史 回顾与反思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出版物 政治研究 史学研究 研究成果 
胡鉴与蒲犁边卡大队
《新疆地方志》2017年第2期59-64,共6页买玉华 
20世纪30年代末,新疆边陲小县蒲犁(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迎来了一位中共党员——胡鉴。胡鉴担任蒲犁边卡大队大队长一职期间,率部严厉打击英商的非法走私活动,破获几起英商偷运军火案件,搜集到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和英驻蒲犁代办处暗...
关键词:胡鉴 蒲犁 边卡大队 
秩序的改变:论西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传播被引量:1
《新疆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57-62,共6页孙晋斐 买玉华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格局构成形式的主流,而民族国家又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欧洲民族国家建立的标志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从那一刻开始,西方世界的秩序不再由神权、教权主导,新兴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文章通过对民...
关键词:西方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和阗地区各族民众的抗战贡献被引量: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1期54-60,共7页买玉华 
78年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阗地区的各族民众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抗战,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推动下,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普通百姓,共赴国难,他们以各种方式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积极...
关键词:和阗 各族民众 抗战贡献 
试论杨增新统治时期治理和阗的政策
《文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34-41,共8页买玉华 
杨增新上台伊始,在和阗地区即面临妥善处理"策勒村事件"和镇压当地哥老会两大问题。直至策勒村案件了结、和阗地区的哥老会基本销声匿迹,特别是乘镇压哥老会之机将军队驻扎到和阗,杨增新逐渐将势力渗入该地,并通过建立地方政权、整顿吏...
关键词:杨增新 治理 和阗 得失 
民国时期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被引量:2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买玉华 
秦腔是在新疆流行历史较久的剧种之一,解放前与河北梆子、京剧并称新疆的三大戏。自传入迪化(今乌鲁木齐)后,秦腔即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获得了巨大发展。民国时期秦腔艺术在迪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程:"三合班"成立后秦腔艺术在乌鲁...
关键词:民国时期 乌鲁木齐 秦腔艺术 发展 
建国前乌鲁木齐秦腔艺术的发展被引量:1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8-73,共6页买玉华 
秦腔于19世纪由陕西传入新疆,并且十分盛行,当时在迪化的秦腔艺人成立了"新盛班"。民国六年(1917年),陕西、山西、甘肃三会馆联合将流入新疆的三地秦腔艺人组织成"三合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天山""元新"两班社合并,成立了新的秦...
关键词:建国前 乌鲁木齐 秦腔 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