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英

作品数:11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女性形象《雷雨》话剧创作雷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大众文艺(学术版)》《大舞台》《文学教育》《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期竹诗思想情感浅析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年第2期19-19,共1页刘元英 
从《弹歌》开始,咏竹诗渐渐兴盛,这些早期竹诗虽没有真正涉及文人精神,但也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情感,大致可分为歌咏竹性、情意、人格、思乡等几类。
关键词:早期竹诗 思想情感 浅析 
一曲水乡女性的悲歌——小说《元红》女性悲情意识浅析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年第2期17-17,共1页刘元英 
小说《元红》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或者为了生存而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或者为了保全脸面而选择无望的死;还有庆芸、秀平、阿香、爱香、春妮,她们如痴如醉地爱着男主人公存扣,于是就有了一幕幕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元红》 女性形象 悲情意识 
宏阔视野下的心灵诉求——《当代散文流变研究》浅评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年第12期6-6,共1页刘元英 
梁向阳的学术专著《当代散文流变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当代散文流变路径的学术层面入手,以新颖的研究视角、现代性眼光和扎实开阔的理论基础为背景,在宏阔的视野下对中国当代散文的发展流变历程进行高屋建瓴地全面把...
关键词:梁向阳 当代散文 流变研究 
雅与俗相撞之后
《大舞台》2010年第10期142-142,共1页刘元英 潘国红 
网络红人凤姐的8首朦胧诗被刊登在了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杂志《延河》第九期上,这一事件已引起了公众激烈的争论,其实象征着粗俗的公众人物凤姐与高雅的诗歌之间并不矛盾,《延河》杂志唯质按需刊发也理所当然。
关键词:凤姐 《延河》 朦胧诗 
新世纪路遥研究的重要收获——马一夫、厚夫《路遥研究资料汇编》简评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年第11期9-9,共1页刘元英 潘国红 
马一夫教授与厚夫教授主编的《路遥研究资料汇编》运用扎实宏阔的学术视野,新颖独到的学术眼光,精心遴选各个时期关于路遥研究的六十九篇论文,点面结合,客观系统,由总而分,循序渐进,使读者逐步走进博大而精深的路遥研究世界。
关键词:路遥研究 资料汇编 评论 
张怀帆:守望季节的忧伤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年第11期9-9,共1页刘元英 潘国红 
陕西青年诗人张怀帆怀着一份悲悯伤感的情怀行走在黄土高原,写下大量与现实生活的多重性有着深刻内在联系的诗歌,那种浓郁的生命情怀,深重的现实意蕴,真切而持久地感动着我们。
关键词:张怀帆 诗歌 生命情怀 现实性 
小说《元红》中两位母亲形象评析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18期117-117,共1页刘元英 潘国红 
小说《元红》中存扣母亲为了生存而选择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保连母亲为了保全脸面而选择了无望的死。她们不同的心灵世界与个性风采,却带给读者共同的感伤,为我们留下了深沉的思考。
关键词:《元红》 女性形象 评析 
路遥小说创作中政治意蕴的文本体现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15期91-91,共1页刘元英 
路遥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这种政治意识,既有政治热情的显在表露,即作品直面社会重大政治历史事件,塑造了一系列的权力人物,使人物命运与政治力量密切联系;也有政治意识的隐含表达,具体表现为贫穷而才华出众的农家子弟,...
关键词:路遥 小说创作 政治意蕴 
读远村诗集《浮土与苍生》
《文学教育》2010年第12期25-25,共1页刘元英 潘国红 
提起陕西诗人远村,相信多数读者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远村在一年之内接连出版了三部诗集——《独守边地》、《回望之鸟》和《方位》,作品多次获奖,并被牧友》百万读者评为全国十佳诗人。同时,他的作品被译至海外,从而...
关键词:诗集 九十年代 诗人 散文集 读者 出版 作品 诗坛 
文人视阈中竹性与人性的双重书写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11-15,共5页刘元英 
陕西省社科界2009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文学文化视野下的梅兰竹菊松研究"(2009C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相关的竹诗文中,有些竹只是被纳入文学视野,竹性与人性发生了碰撞;而更多的则是竹性与人性真正地融合,其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淡泊、坚贞、谦虚的文化心理,使得竹成为传统文人的一种精神载体。
关键词:文人 竹性 人性 碰撞 融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