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

作品数:20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风格诗歌行旅杜甫五古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长江学术》《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更多>>
所获基金: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英国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与路径审思:解读英国《高等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框架2023》被引量:1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年第10期69-75,共7页刘宁 马腾飞 刘畅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英国中英学术基金会联合资助访问学者项目(编号:202205930005)。
在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中,探索具有连续性的能力目标及前瞻性的发展之路是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英国《高等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框架2023》于2023年1月31日正式发布,该标准框架在2011年修订版的基础上,体现为三个维度、四个指标,从横...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能力 标准框架 英国 
新闻报道中的女性受害者形象研究——以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为例
《新闻研究导刊》2022年第3期35-39,共5页刘宁 丁甲第 曾艾妮 张文曦 黄志伟 
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常以被凝视、被物化的他者形象出现,这种被选择性加工后呈现的形象,成为大众对女性受害者的认知依据。本文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及女性媒介形象定义,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新闻报道中女性受害者的媒介形象,并在此基础上...
关键词:女性受害者 媒介形象 社会性别理论 新闻框架 新京报 
胞间联丝的结构、类型及其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1)
《生物学通报》2020年第1期7-10,共4页刘宁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质信息交流的通道。依据胞间连丝的来源不同,胞间连丝被分为初生胞间连丝和次生胞间连丝2种类型;依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胞间连丝又被分为简单的胞间连丝和分支的胞间连丝。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的结构,不同类型胞间连丝...
关键词:初生胞间连丝 次生胞间连丝 共质体域 
杜甫五古的艺术格局与杜诗“诗史”品质被引量:17
《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13-22,共10页刘宁 
宋人胡宗愈认为,杜诗之为"诗史",在于能详陈诗人个体人生经历与情志,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这种将"一人之诗"与"一代之史"密切联系的诗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形成和流行,与宋代历史笔记和日记写作趋于兴盛,通过个体小历...
关键词:杜甫 诗史 五古 赠答 行旅 
属辞比事:判例法与《春秋》义例学被引量:1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74-81,共8页刘宁 
《春秋》学在汉代政治法律中发挥巨大经世作用,与判例法实践的关系尤为紧密。《春秋》的"比事"之教,与判例法中的"比"有密切联系,《春秋》义例学是以"比事"为基础,总结归纳圣人的裁断原则,体现出"无达例"的灵活面貌。《春秋》的"属辞",...
关键词:《春秋》 义例 比事 属辞 判例法 
杜预与《春秋》义例学的转型被引量:2
《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刘宁 
杜预的《春秋》义例学思想,相对于汉代《春秋》义例学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增强了《春秋》义例学的学术色彩,弱化了汉代《春秋》义例学阐发"比事"智慧的核心精神,反映了《春秋》义例学由经世向学术的转型。
关键词:杜预 《春秋》义例 比事 学术 
参加王朝闻教授《美学概论》编写活动(1961-1981)的回忆--刘宁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1
《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129-136,共8页刘宁 李世涛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文艺理论、美学访谈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05FA131
关键词:《美学概论》 编写工作 王朝闻 访谈录 教学与研究 刘宁 俄苏文学 
李白是浪漫诗人吗?--反思中国20世纪对李白的浪漫主义解读被引量:3
《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45-55,共11页刘宁 
20世纪的中国李白研究,受到欧美浪漫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显著影响,本文梳理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李白研究中,对浪漫主义批评方式的接受与拒斥,分析了浪漫文学经验与浪漫主义批评视角对理解李白艺术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对中国古典文...
关键词:浪漫主义 李白 接受 拒斥 反思 
韩愈“博爱之谓仁”说发微——兼论韩愈思想格局的一些特点被引量:9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3期89-95,共7页刘宁 
韩愈《原道》提出“博爱之谓仁”,这个说法在宋代以后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儒家仁学中有代表性的阐释。本文梳理了韩愈以“博爱”论“仁”的思想渊源,认为以“博爱”论“仁”的意见,在汉唐时期逐渐流行,反映了汉唐儒学的理论旨趣。韩愈对...
关键词:韩愈 博爱  仁为外治  
“务去陈言”与“归本大中”——论韩柳古文“明道”方式的差异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77-83,共7页刘宁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
关键词:韩愈 柳宗元 明道 个性化 大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