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雨虹

作品数:8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川端康成纯粹文学理念文学魔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东北亚论坛》《日语学习与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国问题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川端康成的战争感知——以《生命之树》为中心被引量:1
《外国问题研究》2015年第4期79-83,共5页商雨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近代日本文人战争观在侵华战争中的作用研究"(编号:14YJC770042)
川端康成从描写人们在战后丧失的感觉和伤痛的感觉这一独特的视角,在《生命之树》这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在战后的哀愁,并表达了在战争的废墟中再生的愿望。川端康成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直接批判战争,这与川端在战争期间与战后对战争所持的...
关键词:川端康成 战争 哀愁 丧失的感觉 再生 
重读《雪国》被引量:6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年第2期117-122,共6页商雨虹 于长敏 
从《雪国》创作时期的战争背景来看,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构筑的"非现实的美"的世界以及通过驹子和叶子的形象显现出的人类生命的纯粹和美,是川端在战争时期对人类生命的讴歌。其真正的意图是:川端正是想要凭借这种对人类生命的纯粹和...
关键词:生命力 纯粹  
超越死亡的文学——从超越死亡的视角对川端文学的探究被引量:1
《东北亚论坛》2008年第5期123-128,F0003,共7页商雨虹 孟庆枢 
国家十一.五社科基金项目“日本当代文学纪事”(06BWW009)
对死亡的关注以及“超越死亡”的文学理念是一条时粗时细的线,贯穿了川端整个的文学创作。川端早期作品中对死亡的抵抗意识的流露、新感觉派时期的“万物一如、轮回转生”思想的提出、战争期间作品中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纯粹的追求、战后...
关键词:超越死亡 纯粹 回归传统 进入魔界 民族美的创造 
一首超越死亡的歌——川端康成的《抒情歌》的世界被引量:1
《日本学论坛》2007年第4期26-30,共5页商雨虹 
新感觉派运动从文坛消失之后,无论是日本文坛还是川端康成个人都迎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在这样的一个低谷时期,川端在1932年发表的《抒情歌》中构筑了一个唯美的、纯粹的、童话般的死后的世界。这在一个既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也找不到文学...
关键词:万物一如 轮回转生 超越死亡 
创造超越死亡文学的新视点——川端康成新感觉派时期的文学主张被引量:2
《东北亚论坛》2006年第6期120-124,共5页商雨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世纪日本文学批评史"(01JA750)
新感觉派运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但川端康成却被认为是完成新感觉主义的唯一的一位作家,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川端康成把新感觉派贯穿始终、成为新感觉派最为成功的作家的主要原因是:川端寄予新感觉派运动的期望...
关键词:川端康成 新感觉派 文学理念 超越死亡 
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的位相——面对死亡的抗拒意识的流露
《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3期47-51,共5页商雨虹 
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由于自传性较强,经常作为研究的资料被引用,而作品本身的某些蕴含却很少成为研究的对象,即如早期流露在这些作品中的对死亡的抗拒意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超越死亡的意识可以说贯穿了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生涯,如果忽...
关键词:川端康成 早期作品 对死亡的抗拒意识 
论日本评论界对川端康成战后初期作品的评价被引量:5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114-118,共5页商雨虹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01JA750)
日本的川端康成研究大都认为川端康成的创作与现实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有脱离现实的倾向。正因为如此,对川端战后初期作品的评论在这“自明”的框架下,无论是论及他的“回归传统”还是“进入魔界”,都把它仅仅归结为川端康成“艺术”上的探...
关键词:川端康成 日本评论界 战败 再生 回归传统 魔界 
国木田独步的《源老伯》与鲁迅的《祝福》之比较被引量:1
《外国问题研究》1999年第3期56-59,共4页商雨虹 
关键词:《祝福》 祥林嫂 鲁迅 封建制度 社会根源 马克思主义 《狂人日记》 封建思想 华兹华斯 文学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