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政权

作品数:65被引量:55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出土遗址EDXRF化学组成遗址出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技史杂志》《地球物理学报》《中国陶瓷》《地震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谈石质文物自喷漆类污染物的化学清洗——以五河县化明塘严氏墓石像生涂鸦去除为例
《清洗世界》2025年第1期42-48,51,共8页徐靖 姚政权 李治益 徐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蚌埠市五河县严氏墓石像生被人为涂鸦黑色自喷漆,严重影响文物感观和安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通过试验筛选和对比,找到合适的清洗试剂(GRAFFGEL凝胶)和清洗工艺,有效清除了严氏墓石像生的黑色喷漆涂鸦污...
关键词:石质文物 化学法 清洗 油漆类污染物 
繁昌窑青白瓷釉化学组成与Sr同位素特征
《南方文物》2024年第5期252-257,共6页朱剑 姚政权 罗虎 马泓蛟 张文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明末外销青花瓷的产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YJAZH1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度新文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FSSF-A-23020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瓷器起源的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ZD272)阶段性成果。
青白瓷的起源与演进,存在多种看法和认识,并且一直是热点话题与争议焦点。这一问题不仅牵涉宋代瓷业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面貌,更涉及唐代以降的南北瓷业的传播路径、技术融合、发展模式等重要问题。本文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同位素质谱等...
关键词:繁昌窑 青白瓷 SR同位素 化学组成 
微观视角下的汉代铁剑浅析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年第15期29-32,共4页徐靖 姚政权 杨娟 宋佳佳 
文章通过科学仪器对出土汉代铁剑进行分析,得到铁剑的不同锈蚀成分、X光照片以及剑鞘的残留状况,从微观视角拓展了人们对汉代铁剑的认识。
关键词:汉代铁剑 仪器分析 微观视角 
一件汉代漆器锥画痕迹研究
《中国生漆》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徐靖 宋佳佳 姚政权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皖文物博函[2012]87号)。
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漆器上的锥画痕迹进行微观观察和分析,直观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对“鎗划”和“嵌色”技艺的解读,并根据微观测量数据推断出了制作锥画工具的尖端形态。
关键词:漆器 锥画 显微观察 拉曼光谱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龟甲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第四纪研究》2022年第4期1129-1135,共7页杨娟 姚政权 郭怡 谢诗雨 何晓琳 高颖彤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73008);科技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项目(批准号:2020YFC1521606);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21NDJC031YB);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之江”青年项目(批准号:21ZJQN02YB);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项目(批准号:Z20JC076)共同资助。
本研究以阜南台家寺遗址出土的商代龟甲及部分动物骨骼为材料,开展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揭示动物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先民对龟的使用及龟的来源问题。研究结果显示:龟甲的同位素数据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
关键词:台家寺遗址 龟甲 商代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用龟行为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耳杯的髹漆工艺研究被引量:2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2年第3期38-44,共7页宋佳佳 姚政权 徐靖 杨娟 李华清 
为研究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工艺特点,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等仪器对木胎和夹纻胎耳杯残片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耳杯的结构由内表面漆膜、内侧漆灰、胎体、外侧漆灰和外表面漆...
关键词:双墩一号汉墓 夹纻胎 木胎 耳杯 漆灰 髹漆工艺 
安阳殷墟出土原始瓷的产地与工艺被引量:3
《华夏考古》2021年第3期94-105,共12页李文静 朱剑 何毓灵 唐际根 郑建明 周广明 姚政权 宋国定 王昌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州窑白地黑花等瓷器的烧制工艺与呈色机制”(1127526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明末外销青花瓷的产地研究”(19YJAZH130);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西周燕国陶器和原始瓷的科技考古研究”(SM202111417012);北京联合大学科研项目“北京市考古资源的勘探、调查与研究”(JS10202001)资助。
本文在器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安阳殷墟原始瓷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并与江西吴城与浙江湖州等地出土的原始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殷墟原始瓷在化学元素组成、岩相特征上,都与南方产品有显著差异。该结果...
关键词:安阳殷墟 陶瓷考古 原始瓷 工艺 产地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被引量:2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7期46-50,共5页宋佳佳 姚政权 徐靖 杨娟 李华清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的漆器多为残片,大都不能通过修复恢复原貌。通过整理这些残漆片,可以看出当时随葬的漆器采用了彩绘、锥画、堆漆、金银贴花、镶嵌等髹饰技法,并且多种技艺综合运用,做工精美。
关键词:双墩一号汉墓 漆器 髹饰技法 
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的LIBS-PCA分析被引量:6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0年第2期628-631,共4页吴卫红 姚政权 王京 张又尹 朱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ZDB054)资助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对凌家滩遗址出土陶器进行快速检测和统计分类的研究。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含山县,是我国南方地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出土大量精美玉器、石器和陶器等,年代处...
关键词:凌家滩遗址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主成分分析 羼和料 
广西宋代永福窑铜着色釉瓷器的科学分析被引量:5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9年第2期161-170,F0003,共11页汪常明 何安益 陈彪 周本源 姚政权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18GXNSFAA294094);广西民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课题(项目编号:gxun-chxjg201701)
铜着色颜色釉瓷器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宋元时期是铜红釉发展史研究中的关键一环。2010年广西宋代永福窑的科学发掘为铜着色釉的早期发展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对24件永福窑...
关键词:永福窑 铜红釉 铜绿釉 化学成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