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民

作品数:27被引量:2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湛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闻评论审美诉求雷剧意象组合艺术风格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名作欣赏(上旬)》《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新闻爱好者》更多>>
所获基金:湛江师范学院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世纪英国激进主义报刊的繁荣与衰亡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57-62,共6页宋立民 庄泽虹 
1853年英国废除"知识税"被当成报刊业争取出版自由的里程碑式事件。此前,由于激进报纸自身独特的经济结构和通过诽谤罪提高知名度,激进报纸获得了短暂的繁荣;此后,报刊业摆脱了政府的控制,更好地承担了"第四等级"的角色。但是,原本欣欣...
关键词:激进主义报刊 知识税 市场化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笔谈被引量:2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1-42,共2页陶立璠 康保成 万建中 刘亚虎 孟云飞 刘德伟 宋立民 王永宽 孟宪明 刘进才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通史》打破传统文学史单纯依据历史文献的方法与模式,大胆求索民间文学历史发展的多种脉络与线索,一方面在字里行间钩沉、疏证、辨析,一方面采用各种考古、文物材料,同时结合作者所做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提出"语...
关键词:高有鹏 《中国民间文学通史》 历史文献法 田野调查法 民俗 民间文学 
巨著的深刻与厚重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宋立民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大树是大地的巨著,其繁枝铁干,根深叶茂,是风霜雨雪历练之后的品格体现。文化与文学著作亦是如此,巨著一定是文化精神与文化品格的证明。换言日,巨著的出现...
关键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 编辑工作 发行工作 
中华别称的文化特点与构成方式被引量:1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1-7,共7页宋立民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华别称的文化特点表现在称谓语言的本体特点,承载君主意识、工具意识和惩恶扬善观念的政治文化特点,与诗律学与修辞学相关的文士特点,基于伦理学角度的人性特点和贴近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民俗特点诸方面。中...
关键词:别称异名 文化特点 形成方式 
《中国小说史略》风波与旧闻评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60-64,共5页宋立民 陈雍 
陈西滢不止一次指斥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整大本的剽窃"。其言之凿凿、斩钉截铁,造成了颇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在名篇《不是信》里回应十分得体而且雄辩。彼时的学术规范与时下有所不同,未一一注明出处有时代的原因。"整大本的剽窃"...
关键词:《中国小说史略》 剽窃 陈西滢 顾颉刚 
论“鲁迅风”的“全体裁渗透”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宋立民 
鲁迅的新闻评论中独特的"鲁迅风"不仅表现在其杂文里,而且渗透了他的各种体裁的文字。其杂感反映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其回忆散文《朝花夕拾》与散文诗《野草》里多处流露出"杂文笔法";其白话新诗六首充满了逻辑思维的"论理"成分;其旧...
关键词:《鲁迅风》 鲁迅杂文 全体裁渗透 
新闻评论家鲁迅及其新闻宣传理念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111-119,共9页宋立民 霍霞 
鲁迅心目中的评论家的角色是"内外兼修的走在时代前列的灵魂的拷问者";作为新闻评论家的鲁迅是一个矛盾体。他叱咤风云又腹背受敌,强烈的自信中又不无悲凉的彷徨;他目光极其敏锐却又偶失偏激。鲁迅先生恪守新闻评论人的节操与底线,坚守...
关键词:鲁迅 新闻宣传 真实性 时效性 
雷剧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被引量:5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149-155,共7页宋立民 陈靖 罗赟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剧曾经谱写了可圈可点的光辉一页。但由于时代变化迅速、表演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雷剧的受众日趋老化,影响逐渐弱化。欲保护该文化品牌,需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媒体、剧作家、演出团体通力协作,...
关键词:雷剧 生存现状 保护对策 
媒体使用新词语对语言稳定性的冲击被引量:2
《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7期110-111,共2页张蔚虹 宋立民 
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传播给人们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应运而生,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这些新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兼顾语言的稳定和规范,更好地促进语...
关键词:新闻媒体 新词语 稳定性 冲击 
关于王侯死亡的称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11-15,共5页宋立民 张蔚虹 
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当权者帝王的丧亡每每会引发政治上的激烈动荡,表现在称谓语上,古代对于王侯将相的死亡尤其重视,因此别称相对丰富。从近70个王侯死亡的称谓不难看出:相比于普通人,王侯死亡之讳称和婉称更多,相...
关键词:王侯 称谓 死亡别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