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锡

作品数:27被引量:13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复合管双金属复合管能量回收双金属滚珠更多>>
发文领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塑性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金属复合管滚压复合成形的力学计算被引量:4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304-307,共4页李文武 曹志锡 
浙江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05C31044)
双金属复合管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管材,综合利用了内外管两种不同材料的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对双金属复合管滚压成形过程原理分析,建立双金属复合管的力学模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了在滚压成形过程中金属薄...
关键词:复合管 滚压成形 胀管压力 
制冷机中溴化锂溶液腐蚀性研究被引量:10
《轻工机械》2011年第1期104-107,共4页罗序禄 李文武 曹志锡 
浙江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05C3104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热效率高、热源广泛、能耗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作为强腐蚀性介质,高浓度溴化锂水溶液在循环条件下会引起碳钢、铜以及铜合金等金属材料严重的腐蚀。由高温溴化锂水溶液中的耐腐蚀性实验...
关键词:制冷工程 溴化锂 制冷机 腐蚀 防腐措施 
活塞式多相流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被引量:2
《液压与气动》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朱芸 曹志锡 洪孝鹏 
该文介绍了合成氨中铜洗塔的工艺流程,提出在此过程用能量回收机回收高压液压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必要性。阐述了活塞式能量回收机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分析了该能量回收机的性能,着重分析了液击现象与解决液击现象的方法。分别以20号...
关键词:能量回收 铜氨液 液击现象 回收效率 
基于小波变换的齿轮振动信号降噪分析被引量:5
《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第10期125-126,共2页寿海飞 曹志锡 楼建勇 
在齿轮的故障诊断中,振动信号常常夹杂着大量的噪声信号,表现出极大的非平稳性,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降噪方法,通过实例对齿轮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波变换 振动 降噪 故障诊断 
热载荷对双金属复合管残余接触压力的影响被引量:7
《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第2期86-89,共4页陈海云 曹志锡 
分析了在热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钢管结合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经历温度循环后内外层管之间出现松脱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当复合管处于热加载状态时,复合管存在着极限工作温度;经过极限温度循环后,残余接触压力将减小,且极限温度越高,残余...
关键词:热载荷 复合管 松脱 残余接触压力 
热载荷对双金属复合管结合强度的影响
《化工设备与管道》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陈海云 曹志锡 
分析了在热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钢管结合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经历温度循环后内外层管之间出现松脱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当复合管处于热加载状态时,复合管存在着极限工作温度,残余接触压力在温度升高后回复到室温状态时值最小;并通过实验...
关键词:热载荷 复合管 松脱 残余接触压力 
双金属复合管塑性成形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被引量:39
《化工设备与管道》2006年第5期16-18,21,共4页陈海云 曹志锡 
分析了双金属复合管塑性成形的过程与机理。对目前国内外双金属复合管的各种主要塑性成形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复合管 塑性成形 双金属 
热载荷对双金属复合管结合强度的影响
《化工装备技术》2006年第5期47-50,共4页陈海云 曹志锡 
分析了在热载荷作用下双金属复合钢管结合强度的变化,研究了经历温度循环后内外层管之间出现松脱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当复合管处于热加载状态时,复合管存在着一个极限工作温度,残余接触压力随着温度升高(然后回复到室温)其值变小;通过...
关键词:热载荷 复合管 松脱 残余接触压力 
高速钢刀具的磁化对切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新技术新工艺》2006年第6期32-34,共3页曹志锡 李哲明 陈德生 袁巨龙 诸森儿 
通过对高速钢刀具的磁化,对磁化与非磁化高速钢刀具进行了切削性能比较试验,就试验结果,分析比较了磁化与非磁化高速钢刀具在切削中的切削力、切削功率、切削精度与刀具寿命方面的差别,指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磁化切削能改善切削性能,提...
关键词:高速钢刀具 磁化 切削性能 
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与地方经济相适应被引量:14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第6期92-96,共5页李振明 石建敏 曹志锡 朱建芳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已从原有的以行业背景为主的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向现有的以技术为基础的通用安全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向转变。由于各地经济的模式及工业基础的差异,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也不相同,对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区别。尤其...
关键词:高等学校 安全工程 安全管理 人才 培养模式 地方经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