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海

作品数: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载人小行星探测空间站探测器规划方法更多>>
发文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载人航天》《国际太空》《航天器工程》《上海航天(中英文)》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国家重大航天工程CAST创新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空间站核心舱太阳翼在轨维修地面验证技术研究被引量:2
《上海航天(中英文)》2022年第S02期26-31,共6页金磊 孔雷星 刘梁 李志海 伍素亮 
核心舱太阳翼在轨顺利展开且工作良好是我国空间站长期在轨飞行的基础。为在地面充分验证核心舱太阳翼在轨出现故障后,航天员在轨维修排除故障方案的合理性,对航天员出舱维修姿态进行仿真,研究在轨维修地面验证技术。通过地面操作试验...
关键词:核心舱太阳翼 在轨维修 仿真验证 地面验证 
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系统质量减小途径探讨被引量:1
《航天器工程》2017年第1期28-35,共8页王开强 张柏楠 李志海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为减小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质量,提出采用先期运送部分推进舱至小行星、可伸缩式舱体、发展核推进技术的3种技术途径。介绍了国内已有的载人近地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组成及其质量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载人登陆探测近地...
关键词:近地小行星 载人探测器 技术途径 质量减小 
载人小行星探测器系统方案概念研究被引量:3
《载人航天》2015年第4期329-334,共6页王开强 张柏楠 李志海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CAST20100910)
根据载人小行星探测的飞行任务模式,提出了载人小行星探测器的系统组成方案,探测器由乘员舱、登陆舱、返回舱、推进舱组成,描述了各舱段的主要功能及指标。对乘员舱进行了系列化的设计,并基于不同的乘员舱配置,提出了4种探测器系统方案...
关键词:载人探测器 小行星探测 系统方案 舱段 
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与实施途径探讨被引量:5
《航天器工程》2014年第3期105-111,共7页王开强 张柏楠 王悦 刘欢 武江凯 李志海 
国家重大航天工程
介绍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美国基于"猎户座"飞船的载人小行星探测的概要方案进行了描述,包括探测器系统组成、运载火箭和飞行方案等内容。从速度增量、目标星引力等方面,分析了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特点,并与载人火星探测...
关键词:载人小行星探测 任务特点 实施途径 关键技术 
载人小行星探测的飞行模式被引量:4
《载人航天》2014年第1期89-94,共6页王开强 李志海 张柏楠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创新基金项目(CAST20100910)
基于载人小行星探测的任务背景,根据其基本的飞行阶段及任务特点,对其探测任务的飞行模式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探测器逃逸地球的飞行方式、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返回与再入的飞行方式,重点研究小行星表面探测方式。对运载能力、技术难度、...
关键词:载人探测 小行星探测 飞行模式 对接着陆 
空间站长期运营任务规划建模初步研究被引量:11
《载人航天》2013年第5期52-58,共7页李志海 侯永青 严厚民 赵千川 
空间站系统庞大、复杂,在轨时间较长,任务需求复杂度较高,因此任务规划成为其运营的核心工作。概述空间站运营的基本概念及任务规划内容,分析任务规划的一般方法,以及任务规划的约束条件和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着眼于空间站长期运...
关键词:空间站 任务规划方法 动态规划 
载人小行星探测推进技术初步方案设想被引量:5
《国际太空》2013年第7期32-37,共6页李志海 张柏楠 杨宏 王开强 
随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行星探测已成为21世纪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逐渐由无人探测向载人探测发展。载人小行星探测由于航程远,任务周期长,对推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深空探测技术 小行星探测 载人 推进系统 
载人小行星探测轨道设计被引量:3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3年第1期1-6,14,共7页武江凯 王开强 张柏楠 白明生 李志海 
CAST创新基金"载人小行星探测技术研究"(20100910)资助项目
文章应用Lambert理论对载人小行星探测的轨道进行设计。结合轨道设计的基本条件与假设,建立了基于Lambert问题的轨道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证明模型正确有效。采用该模型,以发射窗口在2045年编号为89136的载人探测小行星A为例,给...
关键词:载人探测 小行星 轨道设计 兰伯特问题 中止轨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