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琪

作品数:12被引量:1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首都博物馆更多>>
发文主题:藏品艺术品陈宝琛博物馆藏芭蕉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书法》《荣宝斋》《中国书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陈宝琛家族书画收藏考
《中国书画》2024年第4期36-88,共53页李文琪 
古代文人经常将书画收藏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成为官僚或知识阶层互相交往、记游、消费、圈子延兴的重要纽带或道具,并带有强烈的官员世家的“专有性”或“垄断性”,由此亦可见书画再现历史瞬间与永久的文化意义。晚清重臣...
关键词:陈宝琛 文人雅士 书画收藏 人格理想 书画作品 四君子 知识阶层 古代文人 
拄笏西山:“江亭展禊”士人群体的内心诉求与外部空间的营构
《中国书画》2023年第6期42-57,共16页李文琪 马悦婷 
“江亭”是陶然亭的别称,在乾隆年间问世的《宸垣识略》记载中,已经是著名的雅集之地:“陶然亭,康熙乙亥江郎中藻所建。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今士大夫恒于此宴集焉。”《江亭展视图》卷(图1-图9)是一件书画兼...
关键词:白居易诗 江亭 首都博物馆 外部空间 雅集 士人群体 营构 陶然 
从南宋拓《醴泉铭》看晚清民国时期书法鉴藏
《中国书法》2022年第1期158-161,共4页李文琪 
首都博物馆藏有两册南宋拓《醴泉铭》,从其题跋可见自清末至民国时期对《醴泉铭》拓本鉴赏评判标准的变化历程。笔者结合明代以来,文献所载《醴泉铭》收藏者及书家的相关评论与作品,试图厘清自明代至民国鉴藏观演变的内在理路。
关键词:《醴泉铭》 收藏家 鉴藏观 鉴赏评价标准 
发现艺术品中的城市历史--以民国北京绘画作品为例
《中国书画》2021年第6期10-15,共6页李文琪 
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批20世纪初知名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在当时,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北京,他们的作品与风格也在北京这一地理空间产生。在艺术家和作品方面,涵盖了大部分民国时期主要活动于北京的艺术家,既有像齐白石、溥心畬...
关键词:陈半丁 胡佩衡 绘画作品 溥心畬 艺术品 地理空间 艺术家 艺术风格 
首都博物馆收藏之陈宝琛家族捐献扇面文物初探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0年第1期235-244,共10页李文琪 
陈宝琛以宣统帝师的特殊身份,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北京。他的家族自其祖父起,均为科举出身,有时间较长且稳定的居京为官经历。至陈宝琛父子,由于在古物收藏方面的世代积累,他们的藏品,尤其是书画藏品,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有98件字画扇面作...
关键词:陈宝琛 家族收藏 扇面文物 
消费品与艺术品:齐白石作品的两种定位与启示
《首都博物馆论丛》2019年第1期398-405,共8页李文琪 
齐白石作为高寿、高产的职业画家,其主要艺术创作生涯跨越晚清、民国、当代三个时期长达多半个世纪的历史。从他的创作成果、润格、日常活动和交往情况来看,他给自己的作品设定了两种定位,其职业生涯和作品面貌与同时代北京许多职业画...
关键词:齐白石 两种定位 启示 
内与外的较量:齐白石人物画嬗变之诱因
《中国书画》2019年第9期10-16,共7页李文琪 
齐白石在光绪末年初次离家远游之前,几乎是作为一名专职或者至少是主要画人物的职业画家而生存的。他早期绘制的写像、仕女等作品可以看出,此时他已经达到了这两种绘画技法的顶峰水平,且这一时期的这类人物画作,伴随着受画者的赞誉,给...
关键词:人物画 齐白石 诱因 嬗变 职业画家 光绪末年 绘画技法 画作 
博物馆中的“物”与时间——以《董美人墓志》及拓片为例探讨
《荣宝斋》2018年第12期210-221,共12页李文琪 
收藏于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自问世起其意义就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生转变。以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董美人墓志》拓片为例,从墓志的产生到人们对墓志原石的访寻,从第一份拓片的产生到人们对拓片的渴求,从收藏家手中片纸千金的贵重之物到博物...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 拓片 墓志 时间 美人 “物” 珍贵文物 收藏家 
董其昌《燕然山铭》浅论被引量:1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年第11期117-127,共11页李文琪 
董其昌书法生秀淡雅,行草点画圆劲、风神秀逸、布局疏朗,小楷飘逸空灵、古朴天真。出于对米芾书法的钟爱,董其昌在对其部分作品进行收藏、临习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批墨色浓重、笔势雄强的行书作品,如作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岳...
关键词:董其昌 燕然山铭 小字放大 
山水屏风、山居图与书斋图——宋代以来三种山水图像之间的演变与联系被引量:1
《中国书画》2018年第11期4-9,共6页李文琪 
传统绘画中的“山水”题材,在图像的形式方面经历过许多转变。早期的山水作品真迹已经湮没不见,但我们可以在流传下来的人物画上看到,以屏风或壁画为载体出现的、被精心绘制的山水图像。两宋时期常见的山居图,基于文学或历史典故中的母...
关键词:山水 屏风 图像 山居 演变 宋代 书斋 传统绘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