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璞

作品数:8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刘辰翁刘将孙诗歌思想行踪考辨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词学》《法国研究》《中国韵文学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法文版《中国文学史》初探
《法国研究》2014年第3期62-65,共4页李璞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
关键词:法国 中国文学史 雅克·班巴诺 汉学 综述 承前启后 
刘将孙年谱
《词学》2014年第1期282-333,共52页李璞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的诗文词作家,曾经名重一时。但至今对其详细的生卒经历及作品系年却罕有文提及。兹据勾稽所得,试参证之。
关键词:刘将孙《养吾斋集》 生平经历 作品系年 
味—淡—味——试论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淡之赞》中的中国诗歌思想被引量:1
《国际汉学》2010年第2期261-266,共6页李璞 
弗朗索瓦·于连(Francois Jullien),1951年出生,法国哲学家、汉学家。在其著作《淡之赞——论中国思想与美学》中,他系统梳理了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一、从"味"到"淡"众所周知,魏晋时期中国文学逐渐从史学、哲学中独立出来,开...
关键词:弗朗索瓦 诗歌思想 为艺术而艺术 中国文学 诗歌理论 诗缘情而绮靡 二十四诗品 山水田园诗 玄言诗 《文赋》 
论须溪词的遗民意识
《中国韵文学刊》2009年第2期54-63,共10页李璞 
刘辰翁是宋末杰出的爱国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蒙古灭宋至元政权趋于巩固的过程。宋亡前后,他的词作,体现了其自觉而又强烈的遗民意识,既沉郁凄苦又激愤豪宕,在同时代词人中别具风貌。
关键词:江西词人群 刘辰翁 须溪词 遗民意识 
试论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的发展轨迹
《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李璞 
魏晋至宋,中国诗歌思想经历了从“味”到“淡”、从“淡”到“味”的发展过程。两个“味”字,字面相同,实质却不同。第一个“味”为“浅表之味”,第二个“味”为“味外之味”,“无味之至味”。这与当时世风及思想密不可分。
关键词:中国 诗歌 文学评论 艺术 
刘将孙行踪考辨被引量:3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139-140,共2页李璞 
关键词:刘将孙 生平事迹 考证  文学研究 
论刘辰翁对稼轩范型的总结、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95-100,共6页李璞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中的大家 ,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业已成为一种文学范型 ,而宋元之际的刘辰翁对这种范型归纳得最为详尽具体 ,共有四个方面 :1)以诗文为词 ;2 )用经用史 ;3)牵雅颂 ;4)入郑卫。而这四个特点也始终贯彻在辰翁自己的词作...
关键词:范型 须溪风格 刘辰翁 辛弃疾  宋代 艺术风格 
由“二语外率鄙俚”谈开去——论刘辰翁对于词语言风格的主张
《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1期58-62,共5页李璞 
刘辰翁在其词《大圣乐》序中所言的“二语外率鄙俚”,并非反对词作语言的俚俗化而主张求雅。事实上,刘辰翁并不主张词作的语言应该崇雅黜俗;他所说的“牵雅颂入郑卫”,也应理解为“牵雅颂、入郑卫”,“牵雅颂”与“入郑卫”应是并...
关键词:宋词 语言风格 刘辰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