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缘情而绮靡

作品数:127被引量:3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安祖蔡彦峰李建华管仁福张亚新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缘事析理
《七彩语文》2024年第47期42-45,共4页查达权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抒情是诗词的主要功能。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言:“词家先要辨得情字。”但自唐宋古文运动以来,文体之间功能上的界限被打破,韩愈“以文为诗”,苏轼、辛弃疾“以诗为词”“以...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唐宋古文运动 以文为诗 《文赋》 以诗为词 以文为词 刘熙载 词家 
《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内涵与诗学意义新论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6期111-122,共12页蔡彦峰 魏小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阅读的转型与文学新变研究”[项目编号:17BZW084]的阶段性成果。
历来对《文赋》“诗缘情而绮靡”的阐释,多在抒情言志的诗学语境下进行,未充分注意到“情”字的广泛内涵,及“缘情”与“绮靡”的逻辑关系,因而仍有未惬之处。在“诗缘情而绮靡”的阐释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字:一是“情”字,先秦以来“情...
关键词: 内涵 缘情 客体 诗学意义 
建构中国新诗叙事学的逻辑架构和诗学谱系——评杨四平新著《中国新诗叙事学》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张常奥 
新诗是在对古典诗歌的质询下产生的。“情采”向来被视为古典文论的核心,在“为情而造文”的传统下,古典诗论中诗歌的性质和基本特征以抒发感情、表达个性为主。陆机《文赋》曾言“诗缘情而绮靡”,钟嵘也将“情”与“事”一较高下——...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中国新诗 《文赋》 古典文论 古典诗歌 吟咏情性 叙事学 情采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文论思想的阐释与诗学意义
《汉字文化》2024年第12期59-61,共3页杜瑶瑶 
魏晋时期是一个政局动荡、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更多是基于作者个人情感的阐发,不再过多关注社会现实,而是转向对诗歌体裁本身性质的探讨和研究。基于这一创作风气,陆机将“情”从广义的“志”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开创...
关键词: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 阐释 诗学意义 
“诗缘情而绮靡”的诗学本体论阐释及其诠释学意义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72-84,207,共14页李建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阐释学的中外话语资源、理论形态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4)。
“诗缘情而绮靡”的完整表达体现了这个诗学命题的本体论性质,只有在诗歌创作和理解语境的转变中才能把握这个命题的历史出场的重要性,分析其与“诗言志”的根本差异,且只有从本体论上理解和阐释才能深入把握这个命题的丰富内涵和深刻...
关键词:诗缘情 绮靡 本体论 诠释学 诗学 
诗词的情和理
《中华诗词》2023年第9期71-72,共2页杨逸明 
诗词需要有感而发,情当然是不可或缺的。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这为诗词离不开情下了铁定的结论。厉志《白华山人诗说》也说:“诗之所发皆本于情,喜怒哀乐一也。”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文赋》 陆机 诗词 有感而发 喜怒哀乐 
情态为赋与体法被引量:1
《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5期117-122,共6页许结 
古人从文体论谈诗与赋,较早也最为著称的是陆机《文赋》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李善《文选注》释曰:“诗以言志,故曰缘情;赋以陈事,故曰体物。”由此,人们也习惯以“情”与“物”区分诗与赋之体的差别。当然,什么文章不...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诗以言志 《文赋》 辞情 文体论 文学情感 刘熙载 体物 
让初中生创作的诗歌有点诗味
《七彩语文》2022年第40期49-51,共3页潘文娟 
尝试诗歌创作是九年级语文“活动·探究”的任务之一,将看到的景和内心的情进行诗歌化的表达,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需要提供较为充分的指导。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给予学生的诗歌创作一些指导,让初中生写得有点诗味。...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诗味 初中生 九年级语文 诗歌创作 诗歌本质 情感体验 丰富情感 
文学飞翔于哲学的空域
《书屋》2022年第10期77-78,共2页刘诚龙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论,高论,议论横生,是高难度的写作。高伟女史随笔集《今天是你最年轻的一天》却是鹰击长空,游刃有余。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随笔集 鹰击长空 顿挫 赋体 游刃有余 
唐诗中金银发饰意象时代因革
《文化产业》2022年第27期64-66,共3页王雨墨 
步摇、花(金)钿、翠翘、金雀、搔头(簪)、冠、钗七类首饰在唐朝发展至成熟时期。社会奢靡型消费、女性文化教育的普及以及妇女地位的提高是促成金银发饰流行的重要原因。皇族宗室对诗歌酬唱的推崇,使宫廷诗风靡于贵族文化圈,女官舞姬、...
关键词:诗缘情而绮靡 《全唐诗》 诗歌意象 因革 舞姬 翠翘 发饰 妇女地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