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结

作品数:208被引量:460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赋辞赋赋体赋论司马相如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史传文说发覆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6-107,共12页许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
自唐代迄于清世,学界出现了对汉史传文的质疑,其对象由《史记》兼及《汉书》的传记作品,其焦点又聚集于对辞赋作品的大量载录,并延伸及对《文选》载汉文“首赋”的批评。这一质疑的思想关键在反对汉史载文重修辞夸饰而轻经义致用。甄考...
关键词:汉史传文 尚言传统 文法 章句 一代文运 
刘熙载“体约用博”赋论考义
《江海学刊》2025年第1期238-245,共8页许结 
刘熙载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赋论家,他所撰《艺概·赋概》是中国辞赋批评史上的显要文献,尤其是在江苏辞赋的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赋论中,他提出的“体约用博”的理论思想,是其赋学体用观的重要呈现,内含了对历史上的“诗源...
关键词:刘熙载 赋论 体物写志 体约用博 
方苞文性论
《江淮论坛》2024年第5期164-174,F0003,共12页许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贵阳孔学堂签约入驻学者项目。
方苞作为桐城文派“三祖”之首,后世赞述他的“学者之文”与“静重博厚”的文章风格以及对古文“义法”的倡导,这成为其文学成就的标志,在传承与言说过程中也渐成一种固化了的符号。落实到方苞文章的创作实践,作为书写内质的文性,尤其...
关键词:方苞 文性 人生践履 文法 文章学 
汉代文章“属辞比事”论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00-111,230,231,共14页许结 
汉代文章进入了一个制度化的时代,其文法尤以“属辞比事”见长,这一源于“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的思想衍展而为汉文的写作法则,实经过了从《春秋》学到西汉文的历史演进。在汉人的文章写作过程中,其属辞比事的方法相对集中地表现在...
关键词:春秋学 汉代文章 文法 属辞比事 事辞称 
天山碧海 丝路情深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7期140-144,共5页许结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条路,既真实,又虚拟,既有明确的行进线路,又有着更为广泛的文化意义,那就是“丝绸之路”。中国文化最重的是“道”,道即路,人生通途谓之康庄大道,人生曲折或谓羊肠小道,《诗经·大雅·大东》所言“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 陇右道 孔颖达疏 其直如矢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丝绸之路 京畿道 
“伐材”与“伐山”:以辞赋创作为例
《文史知识》2024年第6期113-118,共6页许结 
宋人王铚《四六话》论四六体句法提出“伐山”与“伐材”之说:“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略加绳削而已;伐山语者,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谓熟事也;伐山,谓生事也。生事必对熟事,熟事必对生事。若两联皆生事,则...
关键词:王铚 《四六话》 辞赋创作 四六体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35-145,206,207,共13页许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的研究成果。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
关键词:《大人赋》 凌云说 读者与作者 仙气与文气 赋体 
《古文辞类纂》与桐城派文学史观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7-27,共11页许结 
姚鼐编撰的《古文辞类纂》堪称后姚门时代的教学秘籍,其中内含了姚氏从四库馆“南归”后书院授徒以立派的心志,以及传承桐城“文统”而发扬光大的作用。姚编与一般的古文选本不同,具有广义的古文辞意义,而所选文章又有所偏重,颇见特色,...
关键词:桐城派 古文辞类纂 桐城文统 因声求气 
“侧附”说与赋体创作生态被引量: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许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首次提出赋体写作的“侧附”说,并指向“言务纤密,象其物宜”的奇巧“小制”,又以“理贵侧附”的范畴界定,以彰显赋“理”的意义。对此,前贤于“侧附”的词义诸如“从旁附会,有所寄托”类的文辞表达,有所言述,但...
关键词:侧附 赋体 小制句式 义理比法 创作生态 
论唐文“三变”史观与文学代际演变
《文艺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31-42,共12页许结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7ZDA249]阶段性成果.
文学“三变”说由《新唐书·文艺传序》提出,专指唐文三变,这与宋人文学史观的形成有极大的关联。追踪其源,又与汉人的三代文质观承接,宋人对韩、柳古文的赞述,是渊承《汉书·儒林传序》中汉人对孔子与“六经”的推尊,其核心是“一王法...
关键词:唐文三变 三代文质 一王法 道统与文统 文学代际演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