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森楠

作品数:10被引量:5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发文主题:重力滑动构造黄陵背斜流体包裹体新生代陆缘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学前缘》《地质学报》《高校地质学报》《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线性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被引量:1
《国土资源遥感》1998年第3期4-9,共6页李江风 杨森楠 韦必则 刘吉平 
本文利用彩红外航片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三峡大坝坝区的线性构造和断裂系统进行了解译,对断裂构造特征进行了解析,从中得出以下结论:坝区主要存在四组方向的断裂,即NNW向、SN—NNE向、NW—NWW向以及NE—NEE向断...
关键词:线性构造 断裂 流体包裹体 长江三峡大坝 
中、新生代太平洋陆缘带的构造格局和构造转换被引量:20
《地学前缘》1997年第4期247-255,共9页杨森楠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和北美西部大陆边缘同处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但具有不同的构造属性。从晚白垩世到新生代,前者以构造扩张为背景,由此引起陆缘裂解,陆块漂移以及岛弧、边缘海的形成;后者以构造收缩为基础,导致陆缘增生、陆块拼贴和...
关键词:中生代 新生代 太平洋 陆缘 构造格局 构造转换 
长江三峡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被引量:1
《地质学报》1997年第1期27-35,共9页杨森楠 任建业 
国家"七.五"计划项目16-2-1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首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属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构造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重力...
关键词:长江三峡 重力滑动构造 多层式结构 滑褶构造 
长江三峡坝区断裂构造的形成和演变的最新研究被引量:6
《地质科技情报》1996年第4期73-80,共8页杨森楠 李江风 韦必则 董月华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区断裂构造研究"项目
基底岩体内存在4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裂隙并非岩体的原生构造,而属于构造成因。根据断裂内岩脉侵入、岩石蚀变作用、结构面特征和构造岩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断裂具有多期活动性的特点。对比基底岩体和沉积盖层的构造,确认岩体中...
关键词:长江三峡坝址 断裂构造 断裂系统 多期活动性 构造裂隙 黄陵背斜 基底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重力滑动构造研究被引量:3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49-155,共7页宋利好 杨森楠 任建业 吴树仁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资助课题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
关键词:重力滑动构造 线性影像 黄陵背斜 长江三峡 
三峡工程库首区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系统的构造应力场研究被引量:1
《高校地质学报》1995年第2期74-81,共8页宋利好 杨森楠 吴树仁 任建业 
基于野外实测和室内测试、计算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对三峡工程库首区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是:燕山主期σ_1和σ_3近水平,分别近S—N向和E—W向,σ...
关键词:构造应力场 重力滑动构造 黄陵背斜 长江三峡 
东秦岭早古生代古海洋研究被引量:2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4年第1期87-96,共10页郭玉贵 王红霞 杨森楠 杨巍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在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古地磁学与构造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对东秦岭早古生代古海洋的构造演化及其构造古地理格局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化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古秦岭海的发展与演化。
关键词:东秦岭 早古生代 古海洋 
秦岭造山带的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特征被引量:6
《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第3期19-24,共6页周国藩 杨森楠 
中国科学院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放实验室的资助
地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是一个壳幔结构十分复杂的地带,它的形成、演化也有其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本文依据近年来在该地带及邻区取得的地球物理资料所显示的多种信息来推断其壳幔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某些特征,并尝试利...
关键词:褶皱带 地壳构造 壳幔结构 演化 
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扩张和地球动力环境被引量:8
《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第1期14-20,共7页杨森楠 周国藩 
本项研究得到中科院动力大地测量学开放实验室的资助
东亚大陆边缘位居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交接地带,是各种地质作用的强烈演变带,也是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的差别,也可以看到大陆边缘在构造扩张中陆壳解体、分离和漂移的演变历史...
关键词:大陆边缘 构造扩张 地球动力学 
“大陆构造及成矿作用研究现状”笔谈会被引量:4
《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第3期1-10,共10页庄培仁 杨森楠 王燮培 万天丰 朱志澄 游振东 索书田 韩郁菁 钟增球 陈能松 李舜贤 
在探索地球岩石圈构造及其演化中,人们认识到必须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构造.因为现代海洋年龄仅两亿年,大陆岩石圈则全面系统地保留了四十六亿年来岩石圈的变形构造和演化过程,所以大陆及其边缘被列为80年代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大陆构造 岩石圈 太平洋板块 板块内部构造 构造地质 造山带 盆地构造 西伯利亚板块 印度板块 陆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