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銮

作品数:26被引量:3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保险中体西用民族保险业文化观晚清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中国外资》《晋阳学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晚清外交使臣刘瑞芬出使西洋纪实——对出使日志《西轺纪略》的解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30-36,共7页戴国芳 杨锦銮 
刘瑞芬的出使日志《西轺纪略》所记录的内容一部分为出使国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及社会政治文明,一部分为刘瑞芬的洋务帮办举措、外交外事活动及所见所思所想,所记载的内容很有文献价值。《西轺纪略》对西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
关键词:晚清 刘瑞芬 出使西洋 西轺纪略 
扶持与约束——民国政府在民族保险业发展中的双重角色扮演
《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07-115,共9页杨锦銮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洋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项目号14BZS037)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保险业在近代从零起步、蹒跚前行的过程中,一直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时期政府对民族保险业的扶植倡导、立法管制以及税收约束,生动地诠释了政府在其中所扮演的扶持与约束同在的双重角色特点。由于受不平等条约的羁绊,民国政...
关键词:民族保险业 政府角色 扶持 保险立法 保险征税 民国时期 
1927-1928年广州南关火险赔偿案初探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64-69,共6页邵伟 杨锦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洋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875-1937)"(14BZS037)的阶段性成果
广州起义期间,广州南关地区遭受重创。保险公司与受灾商户在是否"兵燹"和赔偿标准上存在较大分歧,致使南关保险赔偿案虽经当地政府多次"调解"却仍旧没有落实。其中暴露了当时广州地方保险业在立法层面、保险赔偿制度、保险公司自身等多...
关键词:广州 保险 保户索赔 政府调解 南关火险赔偿案 
外资保险在近代中国之历史回眸
《中国外资》2016年第5期70-72,共3页杨锦銮 
外资保险在近代早期究竟是如何入驻中国,其发展呈何种态势,对华商保险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外资保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之司空见惯的当今,回溯其初入中国的这一段历史,当别有一番兴味。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然灾害和意...
关键词:历史回眸 近代中国 近代早期 历史进程 保险招商局 人类社会 中国保险市场 海上保险 保险业法 保险事业 
民国时期保险欺诈的盛行与惩治——以《申报》和《太安丰保险界》的记载为主要资料被引量: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杨锦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洋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4BZS037)的成果之一
保险欺诈的盛行是民国时期一项颇为引人注目的时弊。其欺诈手法因险种的不同而各具特点,保险欺诈对保险业的正常发展、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风气的健全产生了严重危害。民国时期保险欺诈的频发既有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又与社会经...
关键词:民国时期 保险欺诈 纵火图赔 《申报》 《太安丰保险界》 
保险救国:近代华商保险业的民族立场与责任担当——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
《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152-160,共9页杨锦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洋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4BZS037)
近代民族保险业是在外洋保险业的刺激和示范下产生的。如何处理与外洋保险业的关系是民族保险业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的问题。在与外洋保险业共存的近代,华商保险业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立场和利益诉求。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保险业的发...
关键词:保险救国 民族保险业 洋商 民族本位 华洋关系 
民国时期国民保险教育的开展——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中心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76-181,共6页杨锦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华洋关系视野下的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研究"(14BZS037);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研究(1875-1937)"(GD11CLS04)
为了改变中国民族保险业的落后状况,上海保险界的有识之士于20世纪30年代在开展国民保险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他们以开启民智、传播科学、造福国家、保障民生为己任,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学校基础保险教育取得了...
关键词:民国时期 上海 保险界 国民保险教育 
相互保险在近代中国的早期形态——以“火险联保”和“人寿小保险”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2
《上海保险》2015年第12期54-58,共5页杨锦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研究(1875-1937)"(GD11CLS04)
相互保险亦称互助保险,是指有着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投保人,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为自己办理保险的保险活动。作为保险行业的一个"新"事物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相互保险近期受到国人的热议和有关...
关键词:相互保险 保险活动 近代中国 早期形态 互助保险 保障需求 商业保险 保者 我国保险市场 给付保险金 
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迟滞原因探论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8-31,共4页杨锦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近代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研究(1875-1937)"(GD11CLS04)
中国民族保险业发轫于清光绪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已历半个世纪,但发展仍严重"迟滞"。"幼稚"和"迟滞"成为时人对民族保险业发展程度评估的共识。近代民族保险业发展之迟滞,既有近代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造成的保险需求有限的原因,也有...
关键词:民族保险业 发展迟滞 外资保险业 近代保险史 
保险企业差异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保险研究》2015年第D07期20-23,共4页杨锦銮 
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境内的保险业取得了高速发展。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保”)复业,1986年交通银行组建保险业务部(“太平洋保险”的前身),打破了中国人保独家垄断的局面,1988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国平...
关键词:保险企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差异化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股份制保险公司 中国境内 实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