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玉

作品数:15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都市化城市民间信仰古代文明两河流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黑龙江史志》《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间救火会刍议被引量:2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7期378-380,共3页林秀玉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夏秋高温物燥,近代以前城市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火灾颇发,素有"纸裱福州城,火星不饶人"之说。为了预防和施救火灾,在官办消防火警之外,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办消防组织崛起,由商业行帮救火会始创,经各城区救火会的兴起...
关键词:民国 福州 救火会 消防组织 
福州民间信仰源流初探
《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5期308-310,共3页林秀玉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课题:福州民间信仰源流与特征.课题编号:JA08144S
僻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闽都福州的民间信仰与整个福建民间信仰形成"同中见异"的关系。福州民间信仰在土著—闽越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汉唐以来不断吸收融入中原汉族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闽越文化...
关键词:福州 民间信仰 源流 
福州榕树崇拜探微
《福建史志》2007年第1期40-42,47,共4页林秀玉 
榕树崇拜是福州地区一个颇具地方特点的民间信仰。福州建城2200多年,自汉代建城始已有榕树的存在.宋朝时榕树在福州普遍种植.有暑不张盖之说。随之形成的福州榕树崇拜,兼具远古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信仰与文明时代民间凡人羽化成仙崇拜...
关键词:福州地区 树崇拜 原始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 地方特点 文明时代 万物有灵 榕树 
浸润于闽越文化源流中的福州蛋民民俗
《福建史志》2006年第5期34-37,共4页林秀玉 
蛋民是中华民族一支古老而独特的族群。据有关文献记载。远古时期,蛋民分布较为广泛。宋以后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福建一带。位于福建省第一大河流闽江出海口的福州,是福建蛋民比较集中的一个区域。今天闽江流域的蛋民是集原始时期就生...
关键词:文化源流 福州 民俗 闽越 浸润 闽江流域 福建省 中华民族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被引量:3
《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12-116,共5页林秀玉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
关键词:英国 贫困 宪政调适 议会改革 
论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被引量:1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106-111,共6页林秀玉 
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主要体现为各地方城市为摆脱此前的封建危机、接受挑战而发生的内在的质的变革,地方城市以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变革,重新确立自身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转型中的英国城市,加快了英国社会经济走向整体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英国 城市 转型 
工业革命与英国都市化特征之探析被引量:5
《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91-94,102,共5页林秀玉 
工业革命使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此间英国经历了特大的都市化过程,工业革命在促进英国城市发展和都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都市化在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19世纪城市发展和都市化...
关键词:英国 工业革命 都市化 
试析英国都市化进程中解决社会问题的尝试被引量:1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42-45,共4页林秀玉 
 在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中,英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都市中心一直是长期日益增强的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温床。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已发展到阻挠城市进一步发展以至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地步。18—19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尝试解决城市社会...
关键词:英国 都市化 社会问题 
试论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被引量:2
《历史教学》2004年第7期23-28,共6页林秀玉 
15-18世纪英国城市的转型,各地方城市为摆脱此前的封建危机、接受挑战而发生的内在的质的变革,地方城市以符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变革,重新确立自身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转型中的英国城市,加快了英国社会经济走向整体发展的步伐,加快了英国...
关键词:英国 城市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工业经济 
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古代中国、埃及及两河流域比较被引量:5
《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87-91,共5页林秀玉 
埃及、两河流域及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其共同性,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 历史背景下,自然地理环境为每个民族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 埃及 地理环境 农业 生产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