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

作品数:30被引量:11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地震地震活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震震源参数地震定位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王宽诚教育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25年西藏定日6.8级地震:构造背景分析与震源特征探讨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5年第3期258-263,共6页白玲 陈治文 王绍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30312);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项目(2019QZKK07)。
0引言喜马拉雅山脉全长2500 km,平均海拔约6000 m,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而又年轻的山系,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发生强烈碰撞挤压的产物(Yin and Harison,2000).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地形极其险峻,气候瞬息万变...
关键词:2025年定日6.8级地震 现场考察 构造背景 震源特征 
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地震震源参数、发震构造及周边地震活动性被引量:8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3年第1期44-55,共12页詹慧丽 白玲 陈治文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资助项目(2019QZKK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130312,41988101);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GJTD-2019-04)。
印度—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了长达2500 km的喜马拉雅造山带.北京时间1950年8月15日22点09分,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墨脱—察隅一带发生了M_(S)8.6地震,是世界上有历史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内陆型地震,整个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平...
关键词:1950年墨脱—察隅大地震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地震活动性 震源机制 构造背景 
探索科学前沿,服务区域发展——记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
《科学通报》2021年第30期3785-3786,共2页白玲 丁林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中国地质学会协办的"第16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学术年会"于2021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年会主题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学术交流包括31个大会特邀报告、34个分组研讨报告及39个...
关键词:中国地质学会 地球科学 中国科学院 科学前沿 地球系统科学 科研单位 大会特邀报告 大气科学 
嘉黎断裂带活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2021年第2期182-193,共12页李鸿儒 白玲 詹慧丽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项目(GJTD-2019-04);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资助项目(2019QZKK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761144076)。
嘉黎断裂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前后通过调整应力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前人对嘉黎断裂的研究成果,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分析嘉黎断裂带构造背景、壳幔结构、晚第四纪和...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嘉黎断裂 走滑速率 地震活动 分段差异性 
2019年西藏墨脱M_S6.3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报》2020年第3期1214-1223,共10页李国辉 白玲 丁林 宋博文 江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61144076,4180408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8M641490);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2019QZKK0701);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联合资助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04∶15,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发生了M S6.3地震,该地震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东北犄角地区,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本研究基于我们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架设的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的近震波形数据,结合中...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2019年6.3级墨脱地震 地震定位 震源机制解 震源破裂过程 
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的横向变化控制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的破裂长度
《世界地震译丛》2020年第1期22-32,共11页L.Bai S.L.Klemperer J.Mori M.S.Karplus L.Ding H.B.Liu G.H.Li B.W.Song S.Dhakal 江勇(译) 李国辉(译) 白玲(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尼泊尔地震相关地质灾害的地震学成因”(编号:41761144076)资助
喜马拉雅造山带大地震活动频繁,影响着长达2500km的人口密集地带。2015年尼泊尔廓尔喀地震(MW7.8)发生在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上,为陆陆碰撞带断裂活动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观测资料。我们使用覆盖整个余震区的近震台站地震波形...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 逆冲断裂 破裂长度 横向变化 大地震 尼泊尔 控制 地震波形数据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被引量:11
《地球科学进展》2019年第6期629-639,共11页白玲 宋博文 李国辉 江勇 Dhakal Sanjev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尼泊尔地震相关地质灾害的地震学成因”(编号:41761144076)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编号:2019QZKK0701)资助~~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地球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陆陆板块俯冲碰撞带在这条长达2 500 km的板块边界上,近年来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大规模的滑坡、房屋倒塌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分别选取尼泊尔喜马拉雅、喜...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地震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年第4期1366-1373,共8页李国辉 白玲 周元泽 崔清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1144076;41490611)资助
地幔过渡带顶部低速层的存在、结构、成分、成因及其动力学稳定性对理解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化学分异、板块俯冲、地幔柱起源、板内火山、地幔对流模式和地球演化等深部物理化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由于其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剧烈,致使其...
关键词:地幔过渡带 低速层 地震学 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地区 
日本东部大地震、海啸及核熔毁之后的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初步结果
《世界地震译丛》2018年第1期73-90,共18页C.Hommerich 邹立晔(译) 何少林(译) 白玲(校) 
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自动速报震级测定方法研究与实时运行监控软件研制(201508012)资助
给出了2011年3月11日灾后对于政府机构和社会网络的信任的初步分析结果,以及对于主观幸福感信任资源的含义的初步调查结果。通过使用2011年9月在日本东北地区和关东地区进行的函件调查数据,按照灾区及附近区域和个人受灾情况划分,对所...
关键词:信任资源 主观幸福感 恢复能力 
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震源参数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9
《地球物理学报》2017年第12期4956-4963,共8页白玲 李国辉 宋博文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1101250;41490611)资助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8日06时34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发生了M6.9级地震.地震位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插入的东北犄角,是喜马拉雅造山带地壳缩短和构造旋转变形最为强烈的部位.本研究利用多种近震和远震台网记录的波形和到时数据,对...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米林地震 地震重新定位 构造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