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箴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考释素问词作血气《素问》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医药卫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凯里学院学报》《中医药文化》《时代文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清儒《素问》校释三种音训方法之比较
《凯里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91-93,共3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GH017)
对清儒四部《素问》笔记体校释性著作中的音训条目和音训材料进行分析,对其运用的音训方法作出比较。"揭示同源通用"与"单纯系源以加深理解",是音训中"探求词的语源关系"的两个不同的类型;"解决依音借用"与"揭示同源通用"有相同之处,二...
关键词:素问 音训方法 比较 
试说“同源通用”被引量:1
《时代文学》2009年第11期157-158,共2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0604076
本文对"同源通用"现象进行了举例分析,从而提出:在训诂的"音训"方法中,"揭示同源通用"与"破读音借字"、"用同源词作注"有所不同,应当加以区分;并分析了三者的不同。
关键词:破读音借字 揭示同源通用 用同源词作注区分 
清人几种《素问》校释中训诂方法的分类初探
《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85-88,共4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0604076)
通过对清人《内经.素问》校释著作中训诂材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其训诂方法的分类,认为其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字词形音义内在规律应用型训诂方法;文献语言相关学科规律应用型训诂方法;认知的一般逻辑规律直接应用型训诂方法。并指...
关键词:《素问》校释 训诂方法 分类 
《素问》考释二则被引量: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8期527-529,共3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No.0604076)
关键词:素问 血气争黑 间者环也 考释 
中医药古文虚字考释札记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29-31,共3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编号:0604076
本文对虚词"以"、"仍"、"故"、"所以"、"其"、"之"在某些中医药古文语句中的用法试加考释,以见其特殊之处,并达到疏通句义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药古文 虚字 特殊用法 考释 
札记体著作中训诂材料特点与价值初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43-145,共3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0604076
作为训诂材料,札记体著作中对语言文字的考释,具有与一般的随文释义的传注以及训诂专书明显不同的特点。即:它既有具体性、单一性的一面,又有概括性、广义性的一面,而且能够较为清晰、详细地将训释时的考释线索和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同时...
关键词:札记体著作 考释 训诂材料 特点 价值 
《伤寒论·序》“动数发息”考释
《中医药文化》2008年第3期31-32,共2页符箴 
通过考证分析,将《伤寒论·序》中"动数发息"的语义释作"脉跳的快慢及脉动的起止、来去(情状)"。它既有训诂方面的依据,又完全符合《伤寒论》一书在中医脉学方面提出的新的医学内涵。
关键词:伤寒论·序 动数发息 考释 
《伤寒论·序》“忘躯徇物”中“徇”义辨析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9-11,共3页符箴 黄克艳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0604076)
本文通过形训、音训等训诂方法,对《〈伤寒论〉序》中"忘躯徇物"的"徇"一字字义进行训释。并得出结论:"徇"、"旬"、"匀"具有同源关系。在《〈伤寒论〉序》中为"殉"的假借义,释作"以身从物"。
关键词:《伤寒论·序》 “忘躯徇物” “徇” 
陶渊明《拟挽歌辞》的生死观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29-131,共3页符箴 
陶渊明的魏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拟挽歌辞》中对死亡的思考正体现了他的“委运任化”的死亡观。本文结合魏晋文人创作挽歌诗的习惯和特点,试着分析《拟挽歌辞》所反映的死亡观和陶渊明思想的结合,论述《拟挽歌辞》在写作上的...
关键词:陶渊明 《拟挽歌辞》 生死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