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材料

作品数:39被引量:8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宁孙菊芬李运富陆锡兴王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语文》《辞书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汉语学习》更多>>
相关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制定现代汉字规范也需倚重传统训诂学——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异体字整理工作说起
《中国训诂学报》2021年第1期168-176,共9页邵文利 杜丽荣 
“训诂为文化传承须臾不可离的重要工具”,制定现代汉字规范也需倚重传统训诂学。《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异体字整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即未能重视传统训诂材料。本文认为,制定现代汉字规范要充分利用传统训诂材料和现代汉语语料库来...
关键词:《通用规范汉字表》 异体字整理 传统训诂材料 
使用“双重印证法”应注意五个问题
《长安学刊》2015年第1期4-7,共4页王琪 
“双重印证法”是对传统训诂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认定古汉语同义词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提出运用此法时,必须坚持根据同一义位、同一词性辨识同义词的原则,客观深入、全面细致地分析归纳专书中的同义词,严格筛选作...
关键词:双重印证法 同义词 专书研究 训诂材料 主观语感 理论联系实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注释商榷
《学语文》2011年第5期72-72,共1页幸敬存 
一、《寡人之于国也》的“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喻”。课文注:“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将“喻”解释为“比喻”,可以说是犯了以今律古的大忌。先秦时代,喻,表示“明白”、“开晓”之义。《论语·里仁》:“君子喻于...
关键词:文言文注释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时代 颜师古注 训诂材料 比喻 
说“甭”被引量:1
《辞书研究》2011年第4期178-181,共4页吴继刚 
北齐天保四年(553)《贺拔吕墓志》铭文:“笔研长辞,冠盖永迁。诗书卷帙,鸣琴甭弦。玄精西瞳,朗月沦踪。”(毛远明2008:296)铭文中“甭”字作何音义,《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未做解释。遍查全书,仅此孤例。查阅前贤时彦的训诂材...
关键词:汉魏六朝 训诂材料 铭文 查阅 
从出土文献看“智”与“知”被引量:4
《文献》2010年第3期179-181,共3页李冬鸽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文献背景下的同源词族研究>(项目编号:HB2009G12)的阶段性成果
“智”、“知”在古代典籍中经常通用并构成异文,传统训诂材料中亦常见“知,读为(读曰、读如)智”、“智读曰(读为)知”等训释。现在多数学者认为“知”“智”是一对古今字,“知”是古字,“智”是今字,“智慧”是“知”的引申...
关键词:出土文献 “智” “知” 古代典籍 训诂材料 “智慧” 古今字 引申义 
也说“狡兔”被引量:1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年第3期63-64,共2页李贵生 
《说文》:“霓,狡兔也,兔之骏者。”《说文·新附字》:“娩,狡兔也。”从“兔之骏者”入手,通过考察“兔”“狡兔”“娩”出现的语言环境、“狡”的训诂材料以及同源词“俊”“骏”“娩”,我们的结论是:狡,疾也;狡兔,良免,...
关键词:狡兔 《说文》 语境 训诂材料 同源词 
札记体著作中训诂材料特点与价值初探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43-145,共3页符箴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0604076
作为训诂材料,札记体著作中对语言文字的考释,具有与一般的随文释义的传注以及训诂专书明显不同的特点。即:它既有具体性、单一性的一面,又有概括性、广义性的一面,而且能够较为清晰、详细地将训释时的考释线索和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同时...
关键词:札记体著作 考释 训诂材料 特点 价值 
利用考古新发现,发展传统训诂学被引量:5
《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陆锡兴 
关键词:训诂学 考古 利用 传统 西汉早期 实物资料 《五行》 训诂材料 
从训诂对象和训诂材料看理学对宋代训诂的革新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年第1期17-18,共2页梁艳秋 
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训诂学者充满理性精神,勤于思考、探索,大胆革新。一方面使得宋代训诂对训诂对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理学精神催生与推动了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促使经史子集训诂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
关键词:宋代 训诂 理学 创新 
训诂材料的分析与汉语学术史的研究——《<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序被引量:4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李运富 
传统语言文字学是以解读文献语义为实用目的而展开的,其成果大都包含在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中。现代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历史,无论是通史还是专科史,都应该重视历代传衍的训诂材料。分析训诂材料,需要了解古代注释的体例,以“训条”为单位...
关键词:训诂材料 学术史 训释方式 训诂方法 训条关系 周礼 郑玄 复音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