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生

作品数:19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河西宝卷河西走廊者字民俗学口头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西学院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字理识字教学应遵循科学的理论原则被引量:2
《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112-117,共6页李贵生 
近年来有人倡导并实践字理识字教学,但在字理分析中存在着主观臆测、牵强附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依据现代汉语常用义、现代汉字形体分析汉字造字理据,或把形声字强行分析为会意字,把层次结构分析为平面结构。针对这些易犯错误,我...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 理论原则 本义 形源 组合结构 
河西走廊非遗保护又结硕果——王吉孝先生《宝卷》价值述评被引量:2
《河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李贵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西走廊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BZW157)
王吉孝先生《宝卷》一书共9册,每册收录9个宝卷卷本,全书共收录81部甘肃武威古浪宝卷,是目前为止收录河西宝卷数量最多的宝卷。本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了河西宝卷的种类,撰写了详细的内容提要,保存了河西宝卷的曲调曲牌,为...
关键词:河西走廊 非遗 《宝卷》 河西宝卷 价值 
河西宝卷说唱结构嬗变的历史层次及其特征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1期103-109,共7页李贵生 王明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W157);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04FKCG108);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LZUJBWZY085)
河西宝卷是流行于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宝卷,是中国宝卷的一个地域分支,属于民间口头说唱文学范畴。现存河西宝卷的说唱结构有一段散说与五段唱词构成的六段式结构,也有一段散说与四段、三段、二段、或一段唱词构成的五段式、四段式、三...
关键词:河西宝卷 说唱结构 河西走廊 说唱文学 民间教派 
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河西宝卷的渊源与发展被引量:7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李贵生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西走廊民间口头说唱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3BZW157);作者参与的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西宝卷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04FKCG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西宝卷是流传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一种民间口头说唱文学,也是念卷的底本。河西宝卷继承了敦煌变文内容以及散韵相间、有说有唱的说唱传统,又袭取了佛教忏法、科仪的宣讲仪式和唱词结构,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发展。从敦煌变文到河西宝卷...
关键词:敦煌变文 河西宝卷 渊源 发展轨迹 
方言用字的规范化谫论——以甘肃武威凉州方言为例被引量:1
《河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43-49,共7页李贵生 
2011年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凉州方言研究--以凉州贤孝唱词为主要语料来源"
方言研究与方言词典编纂的用字也需要规范化。确定方言词语的规范字形要在查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具体方言的音义系统、形义学原理以及从简从俗的原则,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简...
关键词:方言用字 规范化 凉州方言 
珍珠倒卷帘:一种独特的口头传统结构被引量: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8-72,79,共6页李贵生 
按照月令从小到大的顺序组织结构是我国民间歌谣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常常用来歌咏花卉,可称作"十二月花"。为了求新求异,使演唱结构富于变化,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歌也采用月令从大到小颠倒的结构形式,民间称作"珍珠倒卷帘"。珍...
关键词:珍珠倒卷帘 口传结构 民间歌谣 “十二月花” 
也谈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0-54,80,共6页李贵生 
甘肃武威的民间口头说唱"凉州贤孝",既是一种民俗现象,同时又承载着诸多的民俗事象,其语言载体是地道的凉州方言。"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凉州贤孝"方言文本的整理具有方言与民俗研究的双重价值。我们可以以方言文本为桥梁和纽带,实现民...
关键词:民俗学 方言学 “凉州贤孝” 结盟 
上声在凉州方言中的隐现被引量:3
《河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42-45,共4页李贵生 
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
关键词:凉州方言 上声 隐现 连读变调 轻声词 
多元宗教视野下的口头说唱——以甘肃武威“凉州贤孝”为例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李贵生 
甘肃武威凉州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凉州贤孝",以宣扬孝道为主题,儒释道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三教融合。
关键词: 三教融合 凉州贤孝 
从武威汉代医简看《说文解字》的编撰动因及其价值被引量:2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68-70,共3页李贵生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武威汉代医简语言文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武威汉代医简形成于东汉早期,用带有草书特点的汉隶书写,用字趋易求简,存在大量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和讹误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使用状况,为深刻认识《说文解字》的编撰动因及其在文献训诂上的价值提供了生动的文字资料。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 《说文解字》 编撰动因 文献训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