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秀臣

作品数:6被引量:1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山前砂土液化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地质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虹口乡段精细填图、位移特征和地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7
《第四纪研究》2010年第1期1-29,共29页刘静 孙杰 张智慧 文力 邢秀臣 胡古月 许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721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YW-134);科技部汶川地震钻探项目共同资助
同震地表破裂带是地震破裂最直观的表现。地表破裂带的精细填图对理解地震破裂过程及发震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同震破裂带南部的虹口乡区段开展了较为精细的填图工作,该区段地表破裂带的平面几何和同震位移特...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带 精细填图 反向陡坎 位移配分 同震破裂擦痕方向旋转 
龙门山山前砂土液化初步研究被引量:8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第1期108-112,共5页杜国云 邢秀臣 
对龙门山山前的成都平原(金马河以北)和川北丘陵区进行了地震液化现场调查。结果表明:液化点主要沿河谷底部和低阶地分布,液化集中区平行于NE向龙门山地震断层,与断层的转折、终止、出现部位相对应,与地震动最大峰值加速度(PGA)等值线...
关键词:砂土液化 龙门山山前区域 5.12汶川地震 
芝罘岛北岸海湾砾滩侵蚀研究被引量:7
《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第1期73-78,共6页邢秀臣 杜国云 魏新华 王飞 李营 
鲁东大学基金(20053202)资助
对位于芝罘岛北岸婆婆口东侧海湾潮间带砾滩进行了研究,通过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2次野外调查结果分析,获得了2次采样时砾滩的特征及其空间的变化特征。调查统计表明,2004年5月的砾滩属于正常的砾滩,砾滩的结构较完整,发育2道滩脊;2007...
关键词:基岩海岸 砾滩 砾石统计 芝罘岛 
汶川8级大地震同震破裂的特殊性及构造意义——多条平行断裂同时活动的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被引量:110
《地质学报》2008年第12期1707-1722,共16页刘静 张智慧 文力 孙杰 邢秀臣 胡古月 许强 Paul TAPPONNIER 曾令森 丁林 刘延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67214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项目资助的成果
汶川地震是有仪器记录以来发生的世界上最大的板内逆冲型地震之一。野外调查表明,沿北东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上,至少有两条逆冲断裂同时参与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过程,即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彭灌断裂)。倾向北西的高角度北川逆冲断裂...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带 同震破裂位移分配 反序型逆冲地震事件 下地壳管道流模型 
海岸缓冲区研究——以莱州湾东岸为例被引量:3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2期172-178,共7页杜国云 刘俊菊 王竹华 邢秀臣 
鲁东大学基金(20053202)
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分析了7 k a尺度上的古岸线变迁及近期影响缓冲区范围的河流地貌标志、海岸侵蚀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以及陆-海-大气相互作用标志,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做了...
关键词:海岸缓冲区 陆海相互作用 莱州湾东岸 
渭北冶峪河谷地质地貌初步研究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168-171,183,共5页杜国云 刘俊菊 邢秀臣 孙祝友 
对发育于渭北地区的口镇-关山大断裂口镇段的冶峪河谷地貌进行了研究。断裂北盘阶段性构造抬升与流水作用形成了山顶面、两级河谷谷坡阶面和现代深切河谷4个地貌面,反映出本地至少存在3次阶段性的构造抬升活动。河谷中局部发现了相应的...
关键词:河谷地貌 口镇-关山大断裂 新构造运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