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华

作品数:8被引量:8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媒介素养媒介教育大众文化风险社会媒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新闻大学》《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化与传播》《今传媒》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广西高校学生数字媒体素养和教育调查研究
《文化与传播》2014年第4期38-41,共4页江宇 郭丽华 符潇雅 韦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媒介素养调查和媒介教育体系建构"(11CXW021);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2013C001);广西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及其引导"(JD201207);广西社科规划办立项资助项目"网络与新媒体背景下广西受众的新闻接受心理与行为研究"(08FXW001)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对数字媒体的高频率接触并不必然产生良好的数字媒体素养。当前,对大学生的数字媒体使用及素养培育问题的研究大多针对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对广西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情况、信息分享、表达习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关键词:高校学生 数字媒体 媒介素养 
梁启超和张季鸾的新闻思想之比较
《今传媒》2012年第9期128-130,共3页郭丽华 
梁启超和张季鸾在中国报刊史上都以报刊政论著称,他们的新闻思想有如异同?差异从何而来?意义何在?本文试从两者的报刊实践及办刊言论中分析他们办报理念,认为两人在关于报刊的目的和功能、报人的资质与作为以及报刊的言论自由等方面的认...
关键词:梁启超 张季鸾 新闻思想 
媒体先锋:风险社会视野中的中国食品安全报道——以2006年“多宝鱼”事件为例被引量:26
《新闻大学》2008年第4期6-12,共7页黄旦 郭丽华 
复旦大学金穗项目"新闻传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构"资助;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大众媒介与化解社会风险研究>子课题"中国传媒处理;报道社会风险的现状研究"(项目编号:07JZD0033)研究成果之一。
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之后,会出现公众恐慌和行业损失,人们由此往往归罪于媒体。本文试图从风险社会的角度,以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为例,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了食品安全的报道问题,这里面既有因果关系的难以确立,也有事件本...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风险社会 
媒介教育教什么?--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理念的变迁被引量:39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120-123,138,共5页黄旦 郭丽华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04JZD0038)成果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已历时四分之三世纪,由于各地状况不一,关于媒介教育的理解及实践却不尽相同。媒介教育教什么?本文以此为线索,对西方媒介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其重点和理念的变迁,认为西方媒介教育观念始终是以"公民"为起...
关键词:媒介素养 西方媒介素养教育 大众文化 
树立“本体意识”、探索新闻特性、加强新闻史学科建设——与著名新闻史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树藩先生一席谈被引量:13
《新闻大学》2007年第4期4-8,3,共6页郭丽华 宁树藩 
问:从您1997年提出“本体意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但从您的历史回顾中看,其实早在之前十几年就已经有了“本体意识”的萌芽了。 宁:更准确地说,关于新闻史研究要寻求自身特性,我早在1981年一篇题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方法...
关键词:新闻史研究 本体意识 新闻特性 博士生导师 学科建设 复旦大学 史学家 新闻事业史 
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早期中文报刊研究概况被引量:2
《新闻大学》2007年第3期13-16,共4页周婷婷 郭丽华 刘丽 
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曾专门组建一个小组,对《申报》等早期中文报刊展开研究。他们立足大量原始资料,获得颇多新发现。本文对其主要关注问题、研究方法、基本观点等进行译介,以期中国新闻史研究者从中受到启发。
关键词:海德堡大学汉学系 早期中文报刊研究 
克服媒介自身局限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z1期93-95,共3页郭丽华 
从舆论监督受到媒介自身诸多因素的制约着眼 ,探讨如何克服媒介自身局限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
关键词:媒介 新闻舆论监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