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明

作品数:13被引量:6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解剖学滑车上动脉露龈笑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实用医学杂志》《中国美容医学》《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鼻外侧神经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10期630-632,共3页田举 黎志明 罗志军 伍晓云 
目的 观察鼻外侧神经的解剖结构,为鼻整形术时减少鼻外侧神经的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用10%甲醛固定的头部标本20具,对其进行大体解剖,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鼻背筋膜,沿中线分离鼻背筋膜后,于鼻背筋膜深层显露鼻外侧神经起...
关键词:鼻外侧神经  解剖学 鼻背筋膜 
隆鼻层次及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8期636-639,共4页田举 黎志明 罗志军 王和庚 伍晓云 
目的:对鼻背部软组织层次进行解剖观察,了解鼻背部软组织特点,以进一步明确隆鼻的层次及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10%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20例,对标本行大体解剖,沿背部正中线切口逐层解剖,观察鼻背部的软组织层...
关键词:鼻整形术 隆鼻 解剖 鼻背筋膜 
鼻部Pitanguy韧带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年第2期126-129,共4页田举 黎志明 罗志军 王和庚 
目的 观察Pitanguy韧带的起止走行,为临床治疗鼻尖下垂、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等鼻唇部畸形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甲醛固定头颅标本15具,其中12具标本行太体解剖,于鼻背正中线切I:1逐层解剖,显示Pitanguy韧带起止及其与周围组...
关键词:Pitanguy韧带  解剖学 局部 
露龈笑相关肌肉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9期1414-1416,共3页林正权 张毅 黎志明 蓝天 
目的:探讨肌肉过度牵拉导致露龈笑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对7例14侧10%福尔马林浸泡的尸头进行解剖,研究提拉上唇的肌肉起止点,分析各个肌肉的作用部位。结果:降鼻中隔肌是鼻肌的一部分,起源于上颌骨切牙窝内侧和前鼻嵴,分三部止于鼻翼软...
关键词:面部肌肉 露龈笑 降鼻中隔肌 提上唇鼻翼肌 提上唇肌 颧小肌 
滑车上动脉的解剖特点被引量:10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9年第6期456-459,共4页蔡晓燕 黎志明 许扬滨 程钢 罗鹏 
目的研究滑车上动脉未被发现或未被重视的解剖学特点,以减少额部旁正中皮瓣在修复鼻缺损时发生血运障碍的机率。方法于直视与手术放大镜下解剖10具20侧成人头部标本,观察滑车上动脉的行程、层次及吻合情况,以双侧眶上缘水平线为X轴...
关键词:滑车上动脉 外科皮瓣 解剖学 
瘢痕疙瘩切除加浅表放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年第5期298-301,共4页赵欣欣 黎志明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切除后浅表放疗的最佳时机,分析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6年78例瘢痕疙瘩切除加浅表放疗的疗效,应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性别、年龄、感染、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及...
关键词: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复发 
滑车上静脉在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0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第2期219-221,共3页蔡晓燕 黎志明 
目的研究滑车上静脉的变异情况及其与滑车上动脉的关系,为减少额部旁正中皮瓣修复鼻缺损后淤血性坏死发生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直视与手术放大镜下对10个(20侧)成人头部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察滑车上静脉的变异情况,以双侧眶上缘水...
关键词:滑车上静脉 滑车上动脉 额部皮瓣 鼻缺损 应用解剖 
露龈笑的解剖基础被引量:5
《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12期1826-1828,共3页蔡晓燕 黎志明 
微笑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一个人表达感情的重要方式。在社交中,迷人和谐的微笑可给人带来深刻的印象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Tjan认为理想的微笑特征是要暴露上前牙的牙冠全长而不暴露牙龈。然而,有些人在微笑时会暴露较多的上颌前牙...
关键词:露龈笑 解剖基础 无声语言 上颌前牙 形态特征 上前牙 牙龈 
放射性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上的发展被引量:2
《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11期1706-1709,共4页赵欣欣 黎志明 
瘢痕疙瘩是皮损愈合后形成的一种过度增生的异常瘢痕组织,隆起于皮肤表面,其内有大量胶原和基质成分的沉淀及毛细血管的再生,且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1770年由Retz首先描述,1802年Alibert描述并正式命名为瘢痕疙瘩。1970年Rusell等...
关键词:瘢痕疙瘩 放射性治疗 手术切除后 良性皮肤肿瘤 临床医学 瘢痕组织 过度增生 皮肤表面 
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及鉴别被引量:2
《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5期771-774,共4页蔡晓燕 黎志明 
血管瘤(hemangioma)是常见的先天性脉管性疾病,1980年以前,我国及许多国家对先天性脉管性疾病的分类和治疗还是非常混乱的。Mulliken和Glowacki1982年首先进行了生物学分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1995年,Waner和Suen又修改了此分类...
关键词:生物学分类 脉管性疾病 鉴别 临床实践 先天性 科学化 血管瘤 治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