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联

作品数:67被引量:680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主题:颗石藻钙质超微化石古海洋学第四纪南海北部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海洋地质前沿》《古生物学报》《科学通报》《中国海上油气》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南海东北部末次冰盛期以来有机碳通量变化及驱动机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高健祺 周辛全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用南海沉积物中长链烯酮重建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41930536);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2188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南亚降雨量轨道尺度变化机制研究”(42206060)。
通过分析南海东北部台湾西南岸外MD18-3569柱状样岩芯的总有机碳、总氮和有机碳同位素,探讨了末次冰盛期(LGM)以来南海东北部有机碳通量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分别为0.13%~0.40%和0.017%~0.061%,均呈冰期高、...
关键词:有机碳 东亚季风 末次冰盛期 海平面变化 南海东北部 
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W22井渐新世生物地层研究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玄昌姬 李前裕 刘传联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科技重大项目(KJGG-2022-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6)资助。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超深水井W22井3 266~3 991 m井段72个样品开展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分析,讨论了该层段的地层划分并确定了其年代。研究层位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详细的生物地层学分析显示其属于渐新世。其中,有孔...
关键词:有孔虫 钙质超微化石 生物地层 渐新世 荔湾凹陷 
颗石形态学及古海洋学应用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年第4期390-400,共11页孙立舜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0536,42176060,42188102)资助。
颗石藻是一种单细胞海洋钙化浮游藻类,可以在细胞周围产生方解石质的颗石。颗石藻细胞死亡后,散落的颗石可沉降至深海,保存在海洋沉积物中。自白垩纪以来,颗石就是海洋中碳酸钙的重要贡献者,其丰度和形态(大小、厚度、重量)决定了大洋...
关键词:颗石藻 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古海洋 
南海IODP U1501站早中新世海洋沉积物长链烯酮来源与含量变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3年第2期128-135,共8页郑畅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用南海沉积物中长链烯酮重建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419305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生物碳泵对海水二氧化碳源汇的影响”(42176060);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项目(42188102)。
海洋沉积物中的长链烯酮由海洋单细胞钙化藻类颗石藻生产,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古气候研究领域中的分子标记物。长链烯酮碳同位素是重建地质历史时期海水、大气CO_(2)浓度的可靠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需要利用颗石大小对颗石藻生理参数b...
关键词:长链烯酮 颗石藻 早中新世 IODP U1501站 南海 
颗石藻对中中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3期245-252,共8页龚瑞雪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本文以南海大洋发现计划U1501站颗石藻属种组合及形态分析为基础,通过与太平洋和大西洋其他站位颗石藻群落分析数据作对比,探讨了颗石藻对中中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颗石总丰度在17–12 Ma期间缓慢增加,其中Reticulofenestr...
关键词:颗石藻 MMCT MCO 蒙特利碳位移 中中新世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以来颗石藻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张惠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367/368航次的1501站位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分析,讨论了晚中新世以来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上新世Reticulofenestra属碳酸钙通量最高,更新世次之,晚中新世最低。影响...
关键词:Reticulofenestra 颗石藻 碳酸钙通量 IODP 1501站 南海北部 
南海北部早—中中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群落与大洋碳储库关系初探被引量:1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1年第2期197-208,共12页林冠宇 金晓波 刘传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本文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 1501站早—中中新世(21—12Ma)深海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分析,初步探讨了钙质超微化石演化与大洋碳储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6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反映海水由高生产力环境向低生产力环境过渡,...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IODP1501站 大洋碳储库 早—中中新世 南海北部 
南海IODP 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烃源条件分析被引量:1
《中国海上油气》2020年第5期19-25,共7页刘传联 陈莹 龚瑞雪 孙瑞 马瑞罡 张功成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海深水区古海洋学与优质烃源岩关系研究(编号:2016ZX05026007-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始新世-渐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学与古海洋环境演变(编号:41876046);用南海沉积物中长链烯酮重建中新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编号:41930536)”部分研究成果。
以南海综合大洋钻探(IODP)368航次U1501站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样品为研究材料,通过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结合古生物学分析结果,探讨了其作为海相烃源岩的潜力。研究发现:U1501站始新统—渐新统样品有机质丰度总体偏低,多数样品有机...
关键词:海源海相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始新统—渐新统 IODP U1501站 南海 
南海ODP1143站晚中新世以来颗石形态变化及其钙化作用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0年第3期278-284,共7页马晓旭 金晓波 张洪瑞 马瑞罡 祝幼华 刘传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26007-00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B2600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46,41930536)资助
对南海ODP1143站约9 Ma以来颗石形态变化进行了测量分析,并借此讨论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及其环境控制因素。结果显示,无论是颗石形态和钙化作用均存在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8.9-6 Ma,4-3 Ma,2-1 Ma和1-0 Ma。其中在8.9-6 Ma期间,颗石形态学...
关键词:颗石形态 钙化作用 晚中新世 ODP1143站 南海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Y-8-X井晚渐新世—更新世钙质超微化石被引量:2
《微体古生物学报》2020年第3期256-265,共10页祝幼华 刘新宇 刘传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26-005-004和2016ZX05026007-003)资助成果
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Y-8-X井1 338.1~3 086.1 m井段内的110块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分析,发现上部1 338.1~2 075.7 m地层含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而下部2 091.0~3 086.1 m井段化石丰度低或未见。根据钙质超微化石标志种的存在...
关键词:钙质超微化石 晚渐新世―更新世 崖北凹陷 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