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明

作品数:19被引量:8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小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小斑病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华北农学报》《植物病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玉米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玉米小斑病菌CI小种侵染特征的病理指标比较研究被引量:2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28-34,共7页李大良 黄西林 高海水 路凤银 刘克明 马春红 
试验选用11套同核异质材料,采用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寄主细胞、组织、个体、群体对CI小种的不同反映,分别对HMCI毒素对玉米根冠细胞致死率、针刺病斑长度、幼根生长抑制率、乳熟期病斑长度和面积、接种20...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小种 病理指标 
我国玉米小斑病病菌生理小种研究进展被引量:5
《玉米科学》1995年第A01期16-18,共3页刘克明 王连生 刘玉瑛 苏海 石洁 
本文介绍了我国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进展,对玉米雌性不有细胞质的分类以及细胞质质量与不育细胞质和抗病性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比较,并依据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生理小种的概念。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 生理小种 
1993年河北省玉米大斑病流行原因分析和产量损失调查及1994年发生趋势预测
《河北农业科学》1994年第2期26-27,共2页王连生 刘克明 苏海 刘玉瑛 石洁 
1992、1993年,河北省连续两年出现玉米大斑病流行,尤其是1993年,玉米大斑病严重流行,造成大幅度减产,给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 玉米大斑病为真菌性病害,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以感病,尤其生长中后期感病严重,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大的...
关键词:玉米 大斑病 预测 
玉米品种(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研究被引量:1
《作物品种资源》1993年第3期12-13,共2页王连生 刘克明 刘玉瑛 苏海 朱小阳 吴全安 
鉴定了57个玉米品种(组合)对青枯病的抗性,选出部分抗病品种。对17个品种进行了青枯病产量损失测定,表明因青枯病所致玉米百粒重减轻约15%。提出了以产量损失率划分抗病性的标准。
关键词:玉米 青枯病 鉴定 产量 抗病性 
主要农作物同核不育系和保持系细胞质粘滞度的研究被引量:3
《河北农业科学》1993年第2期7-8,共2页葛亚新 马春红 刘克明 
本文对小麦、水稻、棉花、高梁四种主要农作物部分品种的同核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细胞质的粘滞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同核异质细胞质之间有明显差异,其正常细胞质的粘滞度均高于其不育系,根据这一指标可以看出所测的不育细胞质的...
关键词:细胞质 粘滞度 三系配套 作物 
玉米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鉴定及产量损失测定被引量:1
《河北农业科学》1993年第2期21-24,共4页王连生 刘克明 刘玉英 苏海 朱小阳 吴全安 
1990—1991年,鉴定了57个玉米品种对青枯病的抗病性,并对22个品种进行了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穗粒重损失率(Pk)、百粒重损失率(Ph)与病株率(Ⅰ)均无相关性,得出了穗粒重损失率与百粒重损失率的关系公式。通过产量损失率分析,探讨了玉...
关键词:玉米 青枯病 产量 抗病性 
中国玉米抗病育种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被引量:6
《华北农学报》1992年第3期15-20,共6页高楷 刘克明 李俊明 魏建昆 
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矮花叶病。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上述病害的抗性,主要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不同玉米材料,抗病性有明显差别。F_1的抗病性,倾向抗病亲本或比亲本的平均病级低。...
关键词:玉米 抗病 育种 
纯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3
《植物病理学报》1992年第2期175-178,共4页崔洋 马春红 刘克明 魏建昆 
纯化的HMC毒素对C细胞质玉米幼根生长的抑制,根电解质的渗漏,叶片和植株的伤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原生质层透性的影响,与基因型相同的T、N细胞质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确定了HMC毒素对C细胞质的专化作用。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毒素 生物活性 
河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被引量:2
《河北农业科学》1992年第1期1-4,共4页王连生 刘克明 刘玉瑛 苏海 朱小阳 吴全安 
在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承德三地区采集玉米青枯病病株进行分离,用分离到的病原菌对盛花期玉米进行回接,待发病后对病株进行再分离。综合两次分离结果,初步认定河北省玉米青枯病病原菌主要是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也有禾谷镰刀菌(...
关键词:玉米 青枯病 病原菌 致病性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被引量:2
《华北农学报》1992年第1期25-30,共6页崔洋 马春红 刘克明 魏建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B73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表明,细胞溶质最高,玉米雄性不育系B73-C,B73-T及其保持系B73-N叶片基态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在细胞内的分布是:细胞溶质最高(占总活性77%);线粒体、叶绿体次之,且SOD活性N...
关键词:玉米 小斑病菌 雄性不育 酶活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