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后滨

作品数:67被引量:162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唐代《资治通鉴》唐太宗唐朝唐宋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秘书工作》《中国图书评论》《文史天地》《智慧中国》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六典》的制度描述与礼乐文明新经典的建构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23年第5期28-40,共13页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唐六典》疏证”(22XNLG04)。
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纂的《唐六典》,有着独特的时代意义和文献价值。比照《周礼》,题名御撰,奠定了其制度建设纲领性文献的经典定位。融汇古今,事归于职,呈现出区别于各种官制文献和类书的独特制度描述方式。《唐六典》的编纂服从于开元...
关键词:《唐六典》 文献特征 制度描述 礼乐文明 制度建设 
开元之治与张九龄的历史舞台
《文史天地》2021年第10期18-22,共5页刘后滨 
张九龄(678--740年),唐朝开元盛世的著名文士,是协助唐玄宗制礼作乐的王佐之才,官至中书令和尚书右丞相(仆射)。《旧唐书》卷九十九“赞曰”称,“开元之代,多士盈庭”,盛赞那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史臣曰”则推赏张九龄“文学政事,...
关键词:张九龄 制礼作乐 开元盛世 《旧唐书》 仕宦经历 九十九 中书令 王佐之才 
户籍制度与唐王朝的兴衰
《人民论坛》2021年第9期110-112,共3页刘后滨 
户籍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础信息载体。唐前期的户籍无论在文书形态还是管理制度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性。户籍同时登记人口和田地信息,是北魏以来国家治理体制发展的反映,至唐前期户籍登记内容和文书体式日趋完备,户口、田地和赋...
关键词:唐朝 户籍制度 基层组织 国家治理 
学士与侍郎何者为美
《文史天地》2021年第2期1-1,共1页刘后滨 
唐人刘肃《大唐新语·褒锡》记载:开元年间,贺知章自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宰相源乾曜问同僚张说:“贺公久著盛名,今日一时两加荣命,足为学者光耀。然学士与侍郎何者为美?”
关键词:礼部侍郎 开元年间 集贤院 大唐新语 张说 贺知章 学士 
从凉州到泾州:唐诗“安西”意象的边塞依托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2期121-129,共9页刘后滨 贺钢 
安西四镇的设置,使安西地区成为唐朝军政体制内的疆域,同时也成为唐人向往的塞漠之地、渴望建功立业的舞台。但随着安史之乱、河陇陷蕃,唐代西部"边土"不断向京畿周边内移,泾州等地成为边郡,安西、北庭通过河西走廊与唐廷的直接联系被...
关键词:安西 凉州 泾州 边塞诗 唐代 
律令制与唐前期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被引量:1
《智慧中国》2020年第6期52-55,共4页刘后滨 
唐朝政治制度史的研究积累相当深厚,就一些专门制度的研究来说,几至史料穷尽且题无剩义的地步。然而一旦转换视角,制度史研究也不乏常新的话题,甚而可为新的学术语境下整体史研究贡献理论与方法。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政治史和制度史研究中...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 政治制度史 国家政治体制 帝制时代 律令制 政治史 唐前期 转换视角 
唐朝政令如何落实到乡里——基层政务与国家制度的弹性对接
《人民论坛》2020年第14期142-144,共3页刘后滨 
唐朝前期国家治理体制主体是通过尚书六部和州县乡里实现中央集权的一套行政体系,运行程序贯穿着自上而下的决策执行机制,基础是虚实结合的基层行政单位乡里和村坊。律令格式对政务申报裁决机制有着详密规定,以保障朝廷政令逐级传达到基...
关键词:唐朝 基层政务 国家制度 弹性对接 
李泌与大唐国运的盘整(下)
《文史天地》2020年第4期17-21,共5页刘后滨 
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李泌以客卿或者皇帝宾友的身份辅佐肃宗,作为肃宗在危机时刻的军事参谋和政治顾问,参与核心决策。当时要处理的紧急问题,除了指挥平定叛军,重中之重是处理皇室内部矛盾,化解高层的政治危机。李泌在...
关键词:李辅国 
李泌与大唐国运的盘整(上)
《文史天地》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刘后滨 
在开元盛世以神童身份走上大唐政治舞台的李泌,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仕途起落沉浮,六进六出朝堂,是唐朝由兴盛滑落到衰乱、从动荡走向中兴进程中对中枢政局的稳定和国势兴衰起到关键作用的传奇人物。李泌在唐朝盛衰巨变的惊...
关键词:开元盛世 李唐王朝 玄宗 皇权政治 李泌 政治舞台 
宦途八俊:中晚唐精英的仕宦认同及其制度路径被引量: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93-103,共11页刘后滨 
到唐代中后期,南北朝遗留下来的门第依凭渐失去现实意义,无论是往日的旧门还是晚近的新贵,其获得当朝冠冕进而跻身政治社会精英阶层,都需要通过一条统一的新途径。这个途径不仅是进士及第的出身,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渐次形成了以八俊为...
关键词:宦途八俊 仕宦认同 制度路径 唐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