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全

作品数:26被引量:5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长江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家族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特区经济》《兰台世界》《边疆经济与文化》《贵州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能力培育的旅游管理研究生知识体系建构
《文教资料》2021年第27期136-139,共4页刘安全 周艳 
2020年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培育团队项目“新时代‘大武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时代旅游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与职业取向,更新传统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以适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个人知识体系建构与能力培育相协的角度,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构建由核心层(思维模式)、支撑层(专业知识)...
关键词:知识体系 能力培育 旅游管理 研究生 
少数民族古镇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的实践与逻辑——以酉阳龚滩建设特色旅游小镇为例被引量:8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31-138,共8页刘安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西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中的文化资源陷阱及应对策略研究”(17XMZ029)
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镇重庆酉阳龚滩古镇因乌江下游彭水水电站修建而整体搬迁复建,进而实现了从水埠码头、古集镇和建制镇中心向特色旅游景区的创造性转化,成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地和特色文旅小镇。通过追溯龚滩...
关键词:少数民族古镇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 创造性转化 文化叙事 龚滩古镇 
传统文化与其生境的同构——基于土家族文化史的考查
《三峡论坛》2019年第5期26-32,共7页刘安全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少数民族习俗与市场互动机制研究”(15BMZ054)
土家族文化起源与发展是土家人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积淀,改造自然,主动选择生活方式的结果。在文化与生境同构话语下,文化产生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形塑,还要受人类社会人文环境影响和制度规制,更重要的是文化主体自主选择,...
关键词:民族文化 文化生境 同构性 土家族 
旅游开发与民族村寨文化建设指向——基于酉阳石泉苗寨的田野体验被引量:3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61-67,共7页刘安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少数民族习俗与市场互动机制研究"(15BMZ054);重庆市级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重庆武陵山片区公共服务与反贫困联动机制研究"(XTCX04)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泉苗寨的旅游开发在政府主导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政府对苗寨旅游开发所采取的谨慎与科学的态度,使得苗寨旅游开发走向了科学规范的发展轨道。通过对苗寨旅游开发初期阶段文化变迁的考查发现,旅游产业的开...
关键词: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文化建设 文化特色 
土家族社区教育的文艺载体及其实践被引量:1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第8期43-46,共4页秦中应 刘安全 
国家民委项目(GM-2009-71);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2YJAZH182)
近几十年来,土家族社区在社区环境、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其社区教育以成人农校为基础,强化了农技、扫盲、法律和计划生育等经济性和政策性教育,而土家族社区传统文化的教育总体上呈现出式微趋势。土家族民...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区教育 文艺载体 土家族 
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被引量: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48-53,共6页刘安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少数民族习俗与市场互动机制研究"(15BMZ054);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14YBSH042)
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有着多层次主体存在,以及各主体的多样性诉求,构成了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模式和多层次结构。在多元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主体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架构,这种关系架构具有动态性,从而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向动...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主体系统 分层模式 武陵山区 民族地区 
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传承与生境耦合被引量:4
《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罗成华 刘安全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12YJAZH18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14YBSH042)
土家族摆手舞经历了自发传承、断代、解封以及复兴四个文化变迁的历史发展阶段。它的历史变迁是一个自然过程,无论是发生于武陵山区山地自然环境,还是经文化交流、制度影响以及人为建构而引起其文化内涵的转换,作为一项活态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 文化传承 生境耦合 
武陵山区民族旅游数据库建设与实践被引量:1
《兰台世界》2016年第1期45-46,共2页刘安全 
长江师范学院引进人才启动项目;课题号:2013KYQD012
文章基于全样本、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要求,探讨武陵山区民族旅游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数据库框架与特色。
关键词:特色数据库 武陵山区 全样本数据 开放共享平台 
特色民族村寨现代性建构的实现——读《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38-140,共3页刘安全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
关键词:特色民族村寨 现代性建构 《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 书评 
旅游语境中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三峡论坛》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刘安全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AZH182)
挖掘和利用好具有乡土本色的人力资源投身于乡村旅游开发之中是最根本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和缓解乡村旅游扶贫中乡土性淡化和社区边缘化等问题。通过对恩施州旅游扶贫进程中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进行"RMP模式"分析,将其作为一种类型...
关键词:少数民族人力资源 旅游扶贫 恩施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