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好

作品数:56被引量:4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笔下琦君诗歌文学诗歌集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比较文学》《华文文学》《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文学批评》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故事”的一种讲述方式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2期50-51,共2页孙良好 
2023年张翎推出了她的第一部英语原创长篇小说Where Waters Meet,不久之后又基于Where Waters Meet再创中文小说《归海》。作为“战争的孩子”三部曲之二,《劳燕》之后暌违6年的再出发,《归海》讲述的依然是战争、斗争背景下关乎苦难、...
关键词:宏大叙事 讲述方式 中文小说 三部曲 
“醒世者”的反思与“体验者”的启悟——冰心与琦君“童心书写”之比较研究
《华文文学》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孙良好 胡新婧 
冰心与琦君都拥有童心,但两位作家的成长环境和独特个性使得她们对自我的角色认知和对童心的切身体验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使她们的“童心书写”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时代赋予了“醒世者”冰心一种特殊的使命,她在“童心书写”中不断...
关键词:冰心 琦君 醒世者 体验者 
“守童心”与“乐童心”——丰子恺与琦君“童心书写”比较研究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2年第4期76-79,共4页孙良好 胡新婧 
丰子恺与琦君都拥有一颗童心,但两位作家的童心因个人的成长经历与阅历、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外界的影响,闪耀着不同的光芒,在照亮各自生命之旅的同时照亮一代代读者。丰子恺与琦君都明白童心可贵,前者选择守护童心,后者选择与读者一起分...
关键词:丰子恺 琦君 守童心 乐童心 
从幻灭到静穆:穆旦诗歌的最后绝唱
《华中学术》2022年第4期136-144,共9页孙良好 
1975年至1976年,穆旦最后迸发的诗歌创作是对他一生精神生命历程的总结。与之前的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有着沉郁的基调,不再有强烈的挣扎、痛苦和困惑,但却充满了一种幻灭之感,显得沧桑、苦涩而凄凉。与此同时,向死而生的理念不时凸...
关键词:穆旦晚期诗歌 幻灭之感 静穆之美 
本期话题:移动互联时代,谁在消费文学?
《江南》2022年第1期66-81,共16页绿茶 张翎 止庵 解玺璋 李冬君 商震 梁鸿 史航 胡洪侠 杨葵 冷霜 杨早 刘晓蕾 张明扬 刘柠 钟立风 王道 孙良好 方韶毅 周立民 叶匡政 韩浩月 潘采夫 阿乙 戴潍娜 徐曦 孟岳 
书籍和其他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购买只是消费行为的第一步,阅读才是实质。中国每年有四十多万品类的出版物,文学是占比最大的品类,小说、诗歌、散文、随笔、非虚构等等。按照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法,文学属于最末的集部,但...
关键词:消费文学 非虚构 移动互联时代 自由职业 出版领域 消费行为 不可替代性 出版物 
多维视野下的“再出发”——“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2期255-258,共4页杨成前 孙良好 
2021年10月15—17日,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协同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温州举办"文学史视野中的九十年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
关键词:《文学评论》 文学史视野 中国现当代文学 九十年代文学 《文艺报》 《当代文坛》 人文学院 温州大学 
别开生面写“生死”——从余华的《活着》到张翎的《死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孙良好 郭佳乐 
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162018010)。
以余华的《活着》和张翎的《死着》文本细读为基础,从“生死”命题、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两个作品分别蕴含的生命哲学,进而将两个核心人物福贵与路思铨相互参照,最后从叙述结构、叙述者、叙述视角三个方面...
关键词:《活着》 《死着》 生命 形象 叙事 
朱湘对“五四”新文学的接受与评价——从“桌话”七篇谈起被引量: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91-98,共8页郭佳乐 孙良好 
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162018010)。
“桌话”七篇是著名诗人朱湘早期文艺批评的代表作品,具有梳理、总结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重要意义。结合朱湘生平,以“桌话”七篇为基础,探究朱湘对“五四”新文学的接受与评价,进一步挖掘“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五四”后成...
关键词:朱湘 “五四” 接受 “桌话” 
南方日常诗性的忧伤与慈悲--以钟求是小说集《街上的耳朵》为例
《长江文艺评论》2020年第3期111-118,共8页鲍良兵 孙良好 
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可谓久矣。从古代"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塑词义贞刚,重乎气质"[1]的体认到近代刘师培对"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史 沈从文 京派 刘师培 地域文化 文学创作 地域风格 钟求是 
海峡两岸琦君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45-51,共7页孙良好 孙白云 
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格局和学术路向使琦君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起步较早的台湾从作 家的即时点评走向学者的规范研究,起步较晚的大陆则从乡愁的集中研讨走向视角的别样探求。展望 未来,琦君研究需要两岸学者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包括琦...
关键词:海峡两岸 琦君研究 回顾 展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