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航满

作品数:1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兄弟编后记《生死疲劳》军旅题材生死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文学》《图书馆杂志》《艺术广角》《军营文化天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作人散文钞》的注释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2期119-121,共3页朱航满 
近读止庵书信集《远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周作人散文钞》署‘章锡琛编注’,实乃托名之作。查周作人日记,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二日云:‘下午编文钞录目,寄给章锡琛君。’五月十九日云:‘下午废名来,寄开明文钞注释及序。’据此可知,...
关键词:废名 文钞 儿童文学 序跋文 周作人散文 自选集 书信集 章锡琛 
我用我的杯喝水——《念楼话书》编后记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3年第3期141-144,共4页朱航满 
为黄山书社策划“松下文丛”时,我就有为锺叔河先生编选一册文集的想法。恰好读夏春锦兄整理的《锺叔河书信初集》,其中有北京谭宗远编选过一册《念楼话书》的记述。此书因故未能出版,其中的内容,也多收入后来出版的《念楼序跋》中。但...
关键词:黄山书社 文章风格 郁郁乎文 编后记 编选 谭先生 文丛 文集 
散文的媚俗之病
《黄河文学》2018年第10期144-144,共1页朱航满 
我读散文之作,常会有如下几个判断标准:其一,此作有无独立之思考;其二,此作有无独到之材料;其三,此作有无特别之体辘。以上三点,作为我衡量当下散文之“三定律”。然则,当下许多散文,无独立之思考,亦毫无见识,人云亦云,狗云他亦云,唯独...
关键词:散文 媚俗 个人感受 利已主义 人存在 无意义 
孙郁先生二三事被引量:1
《山西文学》2018年第8期78-82,共5页朱航满 
孙郁先生刚刚六十岁,但在很多文学界的朋友眼中,他却仿佛是一位老者。这里的"老",不是垂垂老矣,而是犹有古风,行状很似老辈学人。某次与一位朋友聊起孙先生,一番感慨之后,他说孙先生年龄不高,却提前进入了德高望重之列。
关键词:孙郁 文学界 朋友 古风 
书生在民间
《四川文学》2015年第5期61-63,共3页朱航满 
倪墨炎先生去世了。作为鲁迅研究界的知名专家,倪先生的去世有些平静。相比先生在学术界与出版界的贡献,这多少显得有些冷清和寂寞。其实,我早就素知先生的大名,但却没有集中读过太多他的文字。倪先生去世,我正好买书来读,以表哀悼。近...
关键词:倪墨炎 鲁迅研究 江秀 现代文学 现代文坛 《鲁迅全集》 编后记 周氏兄弟 阅读方便 施蛰存 
温暖与伤感——路遥论被引量:2
《艺术广角》2011年第1期61-62,42,共3页朱航满 
一 记得大哥是从他的一位大学同学那里借来的那册《平凡的世界》,特意包了牛皮纸书皮,厚厚的一大册,字小如蚊,密密麻麻,我至今都怀疑那是一本盗版书。那本书被我们兄弟三人轮番阅读,之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兄弟三人各自为理想和谋生挣扎奋...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路遥 伤感 温暖 牛皮纸 盗版书 兄弟 
一个人的爱与孤独——王小波论
《艺术广角》2010年第5期83-85,共3页朱航满 
1997年,王小波一个人在他北京的卧室里离开了人世;而他所爱的妻子李银河,此刻正在大洋彼岸深造学习。那是深夜的凌晨,王小波给远方的友人发完了一封电子邮件,之后他忽然心脏病突发,一个人悄然而去。每每读到这一幕的时刻,我就深...
关键词:王小波 个人 孤独 电子邮件 李银河 心脏病 思想者 妻子 
文人的风流与风骨——韩石山论
《艺术广角》2010年第4期77-78,共2页朱航满 
我有两位老师,都曾当面和我谈论山西文人韩石山。一位老师在当下可算上是全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了,拿过国家的最高评论奖,地位很显赫;另一位老师出身上海著名学府,受过名师教诲,拿了博士的头衔,出版过数本学术论著,眼光应该不错...
关键词:韩石山 文人 文学评论家 风骨 风流 评论文章 学术论著 老师 
火光在前:读《文学中国》丛书有感
《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7期89-91,共3页朱航满 
关键词:中国历史 丛书 文学 乾隆皇帝 汉学家 富裕 
前辈学人有遗风——谢泳论
《艺术广角》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朱航满 
学者蔡登山先生赠我一册谢泳在台湾出版的著作《何故乱翻书》,此书系谢泳的著作《杂书过眼录》的续作。这两册书均系谢泳的阅读笔记,由此想到一年前自己曾给北京的一家报纸写过一些学界和作家的人物印象,但惟独作谢泳的这一篇未曾通...
关键词:谢泳 遗风 阅读笔记 著作 学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