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斌

作品数:40被引量:3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中苏论战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制关系苏共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史学月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路自信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
《学习论坛》2019年第11期5-11,共7页李明斌 胡喜如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4BKS023)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了民生建设的崭新格局。我国民生建设呈现出的动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特点,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科学的内涵...
关键词:改革开放 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建设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自信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128-136,共9页李明斌 胡中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4BKS023)
道路自信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命题,其不仅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自信,也应包括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自信。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并自信地坚持走这条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革命道路 道路自信 民生 
试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领导人个人因素对中苏论战的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6期63-68,共6页李明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4BKS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研究"(豫教社政2009-861号)
中苏论战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场"双输"的历史悲剧。导致中苏论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和两国领导人个人因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苏共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
关键词:中苏论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领导人 分歧 
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被引量:1
《科学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142-147,共6页李明斌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4BKS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研究"(豫教社政2009-861号)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20世纪初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之后,两种制度之间尽管有统一的一面,但主要表现为对立的一面,20世纪的历史也是一部两制斗争史。苏东剧变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两制关系主要表现为统一...
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制关系 
从两制关系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州学刊》2014年第11期19-23,共5页李明斌 刘秀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14BKS02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10024)
20世纪社会主义从高潮到低潮的曲折发展过程中,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对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产生了直接影响。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促成了苏维埃俄国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制关系 历史进程 
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战略
《学习论坛》2013年第5期16-19,共4页李明斌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江西省2010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研究"(10KS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社会建设的思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民生观点、孙中山民生主义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生问题的相关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理论来源。中共三代领导人的执政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为民思想和改善民生的...
关键词:后改革开放时代 民生思想 民生建设 发展战略 
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发展看世情变化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181-185,共5页李明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研究"(10KS1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是世情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并没有由于意识形态因素的减少而改变两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两制国家合作领域日益广泛,但矛盾范围也日益扩大,摩擦日...
关键词: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两制关系 世情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与启示
《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201-205,共5页李明斌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共产党资本主义认识史论>(10YJA710024);2009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2009BKS005);江西省2010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的资本主义观研究>(10KS12)的阶段性成果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论战造成了国际共运的动荡、分裂和曲折,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论战打破了苏联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国际共运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思想,对于各国...
关键词:中苏论战 国际共运 国际主义 
中苏两党关于“全民国家”、“全民党”问题的争论评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5期172-175,共4页李明斌 
200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项目编号:2009BKS005)的阶段性成果
中苏两党关于"全民国家"、"全民党"问题的争论是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看来,苏共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是与其"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相联系的,是"左"的表现;苏共提出"全民党",不是要改变党的性质,不是故意抹杀党的...
关键词:中苏论战 “全民国家” “全民党” 修正主义 
试析中苏论战对中共和中国的消极影响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年第3期82-91,共10页李明斌 
河南省2009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2009BKS005)
中苏论战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消极影响更大。对中共和中国来讲,中苏论战对中共有关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产生重要影响,加剧了中共的左倾错误和教条主义倾向,是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进而恶化了中国的...
关键词:中苏论战 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