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民

作品数:10被引量:3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主题:热轧带钢感应线圈绝热层神经网络力学性能更多>>
发文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冶金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微处理机》《控制理论与应用》《机械强度》《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棒材自动计数系统的开发被引量:5
《制造业自动化》2011年第14期69-72,共4页王丹民 孙庆文 沈迎君 王永涛 李耀军 
棒材计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棒材生产企业的一个难题,目前广泛采用的人工计数方法和光电检测等方法满足不了企业要求。因此,开发出基于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棒材自动计数系统,系统通过对棒材端面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数学形...
关键词:棒材 自动计数 机器视觉 图像处理 
钢板表面质量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设计被引量:8
《自动化仪表》2011年第3期44-46,共3页王丹民 康勇 
针对国内钢厂采用人工方法检查钢板表面缺陷存在可靠性差的问题,开发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带钢表面缺陷自动检测系统。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带钢表面的图像,然后采用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算法对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而检测出钢板...
关键词:机器视觉 表面检测 带钢 表面缺陷 图像处理 
采用神经网络预估法建立板材力学性能预测模型被引量:1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第8期1756-1758,共3页王丹民 
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开发了板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介绍了建立热轧带钢力学性能质量模型的数据挖掘过程;用普通神经网络建立起由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模型预测结果的5%命中率是0.5...
关键词:神经网络 热轧带钢 预估法 
金属力学性能质量预测及其控制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7年第4期669-673,共5页王丹民 李擎 李华德 
为了在生产中能够对力学性能做出精确的预测,在用神经网建立起由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后,又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逐层逼近法,从测试的结果看,后者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前者.然后,对利用自适应逆控制方法实现对力学性能的在线...
关键词:力学性能 人工神经网络 组织性能预测和控制 自适应逆控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带钢力学性能质量模型被引量:1
《计算机工程》2007年第1期244-246,共3页王丹民 李华德 李擎 
介绍了建立热轧带钢力学性能质量模型的数据挖掘过程。用普通神经网络建立起由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模型预测结果的5%命中率是0.508。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逐层逼近法,并用它建立起质量模型,预测结果的5%命中率达到0.7...
关键词:数据挖掘 人工神经网络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及其控制的研究被引量:4
《机械强度》2006年第6期878-882,共5页王丹民 李华德 李擎 
首先介绍神经网络建模特点,利用神经网络建立起由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及根据力学性能要求优化工艺参数的逆质量控制模型,预测效果图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然后,利用质量预测模型分析卷取温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并利用...
关键词:力学性能 热轧带钢 神经网络 自校正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tion)控制 组织性能预测和控制 
热轧带钢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687-690,共4页王丹民 李华德 周建龙 梅兵 
为实现对热轧带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等力学性能的预测及控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别建立了根据生产工艺参数预测力学性能的质量模型,以及根据力学性能要求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的逆质量控制模型.利用质量预测模型...
关键词:热轧带钢 力学性能 质量预测 神经网络 
邯钢数据传输系统的建立及基于该系统的带钢性能预测被引量:1
《冶金自动化》2006年第3期22-25,38,共5页王丹民 李华德 郝春辉 
介绍了邯钢CSP生产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表明使用该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利用该系统建立起由生产参数预测产品屈服强度的力学性能质量模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同。
关键词:数据传输 数据库 B/S架构 PHP 带钢性能预测 
CSP生产线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王丹民 李华德 郝春辉 
描述了CSP生产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网络结构及软件的设计方法。实践表明,使用该系统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CSP技术 PHP B/S架构 数据库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微处理机》2002年第4期60-62,共3页王丹民 杨大全 沈恒德 王振元 
首先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10kv分布式控制分散式安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思想及该系统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计算机 电力系统 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系统 微机保护节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