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光华

作品数:23被引量:2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红楼梦》元代本科毕业论文红楼梦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电影文学》《作家》《教育与职业》《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稼轩词古文辞赋手法运用之探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0-15,共6页耿光华 张朝辉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创造性在词中开辟了新的语言方式,借鉴古文辞赋手法融入词的创作之中,丰富和发展了词体的艺术手法,成功开创了词史上"以文为词"的艺术领域。通过具体作品探析辛词对古文辞赋手法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稼轩在借鉴辞赋的设问...
关键词:辛弃疾 辞赋手法 以文为词 语言艺术 
浅议戏曲与电影的时空艺术
《电影文学》2011年第12期53-54,共2页耿光华 侯铁平 
戏曲与电影所体现的时空特性,主要建立在戏曲舞台时空和电影时空的特性基础之上,两者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本文从戏曲的写意性出发分析了戏曲时空的特点,又从电影的镜头运动理论解读电影时空的诸种艺术手段,从而明确两者对时空艺术处...
关键词:戏曲 电影 时空艺术 
从元代上京纪行诗探寻张垣地域的历史文化——上京纪行诗吟咏张家口地区驿站诗篇探析被引量:1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2-14,44,共4页耿光华 刘宏英 
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200914)
元代两都巡幸期间产生了大量的上京纪行诗。往返上京途中诗人们吟咏出许多优美诗篇,浓郁的自然风光与地方风土人情结合在一起,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本色地表现出一些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对描写张家口地区上京纪行诗的分析...
关键词:元代 上京纪行诗 张家口 赤城 历史文化 
从上京纪行诗观张垣地区独特的物候民风被引量:1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3,27,共4页耿光华 段军 
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200914)
元代上京纪行诗中有许多描写边塞风情的作品,其内容开拓了边塞诗的题材范围,抒情重心转向了自然山川、岁时风尚及民俗民情的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描绘地域自然风貌,注重记史实写风俗。通过分析描写张家口地域物候风光及世俗风情的诗歌,可...
关键词:元代 上京纪行诗 张家口 物候特征 民俗风情 
论“三言”叙事时间的和谐特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4-6,共3页段军 耿光华 温治鹏 
"三言"叙事时间最突出的特征是将"顺常"的故事时间与"畸变、扭转、倒错"的叙述时间和谐统一于叙事发展的进程中,表现出对"时间"所蕴涵的迥然相反的两方面特性——变动性和秩序性的亲切关照,实现了叙事时间一维性和多维性的平衡发展,为...
关键词:“三言” 叙事时间 叙事结构之“道” 叙事结构之“技” 和谐统一 
乐观长寿的真定曲作家——侯正卿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2-14,共3页耿光华 段军 
河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Z060709)
元代河北真定是一个繁华富庶、文人艺人聚集之地,故而成为当时除大都外另一个"元曲"活动创作中心。钟嗣成在其《录鬼簿》中将真定籍的7位曲作家称之为"名誉昭然者"。作为其中之一的侯正卿,即是一位不以盲疾自弃、不以年高废学,刻苦治学...
关键词:河北真定 元曲作家 侯正卿 
代有才人今世看,风光无限在张垣——《张垣诗坛》作品评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5-7,共3页耿光华 贾知洵 段军 
张家口市社科联第四届研究课题(张社科字[2006]9号)
张家口市诗词协会的众多诗词作者迸发出极高的创作热情,他们从贮存丰厚而又贯通古今人生意蕴的古代诗词中不断挖掘、探索,承袭、创新,写出大量诗词佳作。其作品神思飞越,豪情激荡,"纵横诗笔见高情";即事兴感,情与景会,"有境界则自成高...
关键词:张家口 《张垣诗坛》 作品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现代化教学机制的建构
《作家》2007年第12期117-117,共1页段军 耿光华 刘宏英 
建构现代化的教学机制成为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必须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手段等多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
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 现代化教学机制 教学理念 
从《红楼梦》人物的“赋诗评诗”探究曹雪芹的文艺观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1-13,共3页耿光华 
《红楼梦》人物宝钗、黛玉都是大观园中诗才的冠首。她们赋诗不仅题目新、内容新、立意更新,而且论诗也不乏独到见解。黛玉的《五美吟》翻古人之意,新奇别致;宝钗的《柳絮词》力摒陈调,独抒新意。钗、黛赋诗评诗各有精识卓见,黛玉强调...
关键词:曹雪芹 《红楼梦》 文艺观 黛玉 宝钗 立意新奇 
荷锄葬花的女神——析《红楼梦》“黛玉葬花”被引量:1
《电影文学》2007年第18期76-77,共2页耿光华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一个情节。这里借葬花之举渲染的伤感气氛,不仅别出心裁,而且与多愁善感的黛玉性格十分贴切。特别是黛玉的《葬花吟》借花喻人,情寄于物,抒发了黛玉隐藏内心的孤独与伤感,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揭示...
关键词:《红楼梦》 黛玉 《葬花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