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平

作品数:56被引量:6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洮砚唐代维摩诘花卉图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发展》《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美术观察》《吐鲁番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敦煌绘画中的芭蕉图像
《敦煌研究》2024年第5期55-64,共10页史忠平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23AZS004)。
敦煌壁画、纸画、绢画中有大量的芭蕉图像,主要被绘制在庭院内外、佛菩萨身后、阶前宝池、山林旷野及洞石坡脚之间。除体现无常、虚无不实的佛学义理,比喻佛的种种妙相外,还具有庄严环境及供养之功能。其图像远承印度雕刻和壁画,近接南...
关键词:敦煌绘画 芭蕉图像 佛教美术 
敦煌绘画中的手持“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
《美术大观》2024年第2期26-31,共6页史忠平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民族文化与敦煌晚期石窟的分期断代研究”(23AZS004)。
敦煌壁画、绢画、纸画、麻布画表现了很多持于手中的花卉,其中以莲花最多。入唐以后,手持莲花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交茎莲花”与“莲花幡杆”比较特殊。二者造型基本相同,但因“幡”的介入而叠加了供养、庄严、接引、导引等多重功能。...
关键词:敦煌绘画 手持莲花 交茎莲花 莲花幡杆 
莫高窟唐五代蜀葵图像初探
《中国美术研究》2023年第4期4-15,共12页史忠平 王成文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19BF092);2019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19YB032)阶段性成果
蜀葵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花卉。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成为文学咏赞的对象,但并没有发现对应的视觉图像。进入唐代,蜀葵在文学、植物学、医药学等领域被广为关注。在美术领域,随着花鸟画的独立成科与发展,蜀葵图像也开始出现在工艺织...
关键词:莫高窟 唐五代 蜀葵图像 
由“藏”到“护”的生命历程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第6期125-129,共5页史忠平 
中国书法源于取象,显于线条,取象、线条皆本于生命而归乎用笔。笔者以为,在用笔诸法中,以“藏头护尾”之法为上,因为,此法由“藏”到“护”,完整地表达了由人及物乃至宇宙的生命历程,是孕育中国书法艺术生命精神的基本原点。
关键词:运笔 藏头护尾 生命历程 
从“试慈神祇”到“猎杀工具”——敦煌壁画中的“鹰”图像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3年第5期160-167,共8页史忠平 石自良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19BF092)。
绘制于莫高窟北凉、北魏、隋代尸毗王割肉贸鸽故事画和晚唐、五代、宋时期楞伽经变中的鹰,虽然数量不多,却代表着敦煌石窟鹰图像的基本面貌,并透露着鹰画图式的表达与传播、鹰由“试慈神祇”到“猎杀工具”的内涵转变及其与我国翎毛画...
关键词:莫高窟  试慈神祇 猎杀工具 
敦煌石窟唐代界画图像研究被引量:1
《国画家》2023年第4期89-91,共3页马鹏洲 史忠平 
敦煌石窟唐代壁画中有不少的界画图像。这些界画以佛经所描绘的“净土世界”为依据绘制,多出现在经变画中。从历代界画遗存来看,唐时期,卷轴画中数量较少,敦煌石窟有大量保存完整的界画图像,值得关注。由此,对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界画图像...
关键词:敦煌石窟 界画 士人思想 功能 
史忠平作品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史忠平 
印度佛教雕刻中的浮空花卉图像探究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3年第3期42-54,共13页史忠平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项目编号:19BF092)。
在印度“梵天劝请”“帝释窟禅定”“窣堵波礼拜”“燃灯佛授记”“大神变”“涅槃”等佛教题材雕刻中,表现有飘浮在虚空之中的花卉。这类花卉虽然并不普遍,却拥有供养之花、化生之花和装饰之花的三重性质,故而较为特殊。从造型艺术的...
关键词:印度 佛教雕刻 浮空花卉 视觉样式 装饰方法 
莫高窟法华经变中的农耕图艺术
《国画家》2023年第1期87-89,共3页刘文 史忠平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项目编号:19BF092);2019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项目编号:19YB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莫高窟壁画法华经变中有农耕图。这些农耕图是历代壁画画师在理解《法华经》经义的基础上,结合所见相关图像和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注入自身的情感绘制而成的,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艺术风格。由此,笔者在对莫高窟壁画法华经变中农耕图...
关键词:莫高窟 法华经变 农耕图 艺术表现 
从“忘忧草”到“儿女花”——古代绘画中萱草的图像、文化意蕴与绘制动因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22年第1期311-334,494-495,共26页史忠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19BF092);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敦煌石窟花鸟画研究”(19YB032)阶段性成果
萱草是原产于我国的一种百合科草本花卉植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名最早见于《诗经》,并孕育了萱草可以助人“忘忧”这一基本内涵。从古代文献来看,萱草“忘忧”最迟在东汉已成为一个指向明确的惯用意义,至魏晋成为常识并绵延至今。...
关键词:草本花卉 萱草 忘忧草 古代绘画 古代文献 百合科 文化意蕴 《诗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