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钧科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和平文化道德建设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怀化学院学报》《湖南社会科学》《新丝路(中旬)》《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民族复兴视域下和平文化的价值意蕴探析
《新丝路(中旬)》2023年第12期0042-0044,共3页戚钧科 姚姝婧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芷江和平文化的创新及实践”(项目编号: 19JD52);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基于和平文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HPZB2019-1)。
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一次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并极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实践,更面临着一场挑战自我、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重大考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华民族复兴所需的政治、经济、文...
关键词:民族复兴 和平文化 价值功能 
湖南和平文化视野下两岸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思考被引量:2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96-198,共3页戚钧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11JD57)
通过加强海峡之间的文化交流来弱化彼此的陌生感、疏离感并拉近心理距离,是促进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途径。两岸有许多共同的历史及文化记忆,这是两岸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需要整理、传承和弘扬。以湖南和平文化为样本勾连...
关键词:海峡两岸 交流 湖南和平文化 功效 途径 
论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误区及其成因被引量:2
《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123-125,共3页戚钧科 
怀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大学生择业观念的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HHUQ2009-58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带来了深刻影响,"务实"择业成为一种共同取向,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的倾向。探究大学生择业观误区产生的原因,要充分考量就业环境交集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因素,因...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观 特征 误区 形成因素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探微被引量:2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70-71,共2页戚钧科 胡建 周华 朱卫红 
2007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党员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K07DJB016
道德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表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道德建设特别是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具有诸多现实意义。剖析学生党员的道德误区及成因,建立和完善道德建设机制,有针对性地充实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式,营造道德建设环境,将有助于...
关键词:学生党员 道德误区 成因 建设途径 
新时期高校办公室如何强化服务职能浅析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戚钧科 
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应就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目标,为自身业务工作赋予新的内涵。要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增强为领导决策服务的预见性,注重为教学中心服务的实效性,坚持为机关管理服务的规范性,并在服务的全过程中体现人本原则、效能...
关键词:高校 办公室 服务职能 
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初探被引量:1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6期6-7,共2页颜嘉慧 戚钧科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趋缓。要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学籍的人性化管理,实行符合成教生就学的学制,改革考试方式等手段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改革思路 发展对策 
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分析被引量:1
《希望月报(上)》2007年第10期9-9,100,共2页戚钧科 曹月 邱珊 
网络信息传播和接收的多向性给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要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改进和丰富网上教育方式,建立网上信息传播的管理机制,才能取得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普通高校 校园网络 政治教育 策略分析 
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23-24,共2页戚钧科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建设公民道德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并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道义支撑和精神纽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对促进和谐社会的能动作用的同时,要优化建设过程中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和谐社会 道德建设 联系 构建途径 
大学生就业难的再认识及对策研究
《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178-180,共3页戚钧科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来自大学生对自身条件认识不足的因素,也有来自高校及就业市场准备不足的因素。只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识,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调控,改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矛盾 对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