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国荣

作品数:100被引量:54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肾上腺髓质素卒中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磁共振成像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热带医学》《中国康复》《中国误诊学杂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远隔缺血后适应通过调控线粒体膜电位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解剖科学进展》2022年第6期694-698,共5页刘澍昕 姚丹林 张亚平 毕国荣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0551091)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后适应介导线粒体膜电位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远隔缺血后适应组,每组10只,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即刻进行3个循环远隔缺血后适应。采...
关键词:远隔缺血后适应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LRP3/GSDMD信号通路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专家共识被引量:30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1年第6期992-996,共5页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 汤勇 闫志慧 薛慧 黄明金 施天明 方哲明 王璟 刘波 崇奕 曹效平 付蓉 毕国荣 姜荣环 蒋子栋 王武庆 韩军良 刘博 吴子明 
1定义1986年,Brandt和Dieterich通过对已发现非眩晕性头晕病例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al vertigo, PPV)的概念[1]。2007年,Staab和Ruckenstein确定了这一组综合征的核心症状与概念,将其命名为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
关键词:不稳感 慢性主观性头晕 核心症状 视觉刺激 专家共识 持续性 诱发因素 感知性 
国内冠状病毒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第26期112-117,共6页孙银睿 丁振宇 毕国荣 
本文旨在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冠状病毒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以期为医务科研工作者后续更好抗击疫情提供参考.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搜索条件为以"冠状病毒"作为主题词,并限定文献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得3801条结果,时间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 CO-OC文献计量分析软件 研究现状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73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0年第4期253-260,共8页 王武庆 付蓉 毕国荣 刘鹏 杨怡 吴子明 赵性泉 赵桂萍 施天明 崇奕 梁燕玲 韩军良 
血管源性头晕/眩晕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引起、并以前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对于部分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而言,其早期确诊仍极具挑战性。为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
关键词:血管性 头晕 眩晕 卒中 实践指南 
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被引量:8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0年第4期382-386,共5页邹美娜 许小扬 毕国荣 卢迪 
沈阳医学院科技基金项目(2018204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颈部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斑块组...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可溶性CD40配体 
成年人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4例病例系列研究被引量:3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第5期360-364,共5页赵月 毕国荣 
目的探讨成年人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成年人卒中华勒变性患者,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卒中后华勒变性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例卒中后华勒变...
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脑出血 WALLER变性 磁共振成像 
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年第2期124-128,共5页赵月 毕国荣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因其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VM越来越受到神经科和耳鼻喉科学者的关注,近些年在各方面专家的努力下VM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诊断...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 眩晕 偏头痛 前庭 
自发性低颅压影像学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第11期837-843,共7页李光硕 毕国荣 
自发性低颅压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少数明确诊断后可治愈的疾病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头痛发作无典型体位性特点,给临床诊断带来较大困难,也常因误诊、漏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有助于...
关键词:颅内低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脊髓造影术 脑血管造影术 综述 
醒后卒中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和发病机制被引量:2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8年第11期838-846,共9页李光硕 毕国荣 
尽管无明确的定义,但多数文献倾向于将入睡前无明显异常而起床后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卒中归类为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约占全部卒中病例的15%~30%,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知之甚少.研究显示,WU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特别是初始严...
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灌注成像 时间因素 
醒后卒中治疗新策略: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年第5期390-393,共4页李光硕 毕国荣 
由于在睡眠中起病,因此难以确定发病时问,所以醒后卒中往往被排除在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之外。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醒后卒中的患者可通过影像学评估手段筛选出适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显示...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卒中 随机对照研究 再通治疗 影像学评估 再灌注治疗 临床转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