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

作品数:21被引量:3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土司制度土家族明代反向格义格义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三峡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论坛》《清史论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盛名难负:土司制度的美化被引量: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24-29,共6页罗中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通史(多卷本)”(18ZDA17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后申遗时代土司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6BMZ046)。
作为元明清时期区域社会管理一种模式的土司制度,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及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当下在以拓展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研究新视野的名义下,一些研究结论给土司制度贴上了"民族区域自治""实事求...
关键词:土司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实事求是 制度美化 
多种文化因素对土家族“梯玛歌”形成的影响
《三峡论坛》2020年第2期54-59,共6页罗中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酉水流域土家族‘梯玛歌’不同版本整理研究”(16CZJ024)。
民族史诗的构思、形成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口述传承的土家族“梯玛歌”,从“神学”起步,到“人学”落脚,以宇宙和人类起源的整体作为观察对象,以无形的、象征的、寓意的方式,通过错综交合的思维辨析,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关键词:民族文化 土家族 梯玛歌 深远影响 
土家族口头传统叙事诗《梯玛歌》的程式语言分析
《民族论坛》2020年第1期92-97,共6页罗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酉水流域土家族《梯玛歌》不同版本整理研究”(16CZJ024).
"口头程式理论"是研究口头传统叙事诗的科学理论方法,能够将不同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系列的词语、意义、观念、行为等规范化地总结出来,寻找各民族口头传统叙事诗中所存在的共性,有利于在文化领域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该理...
关键词:口头传统 土家族 梯玛歌 程式分析 
口述与文献:历史记忆中土家族的历史嬗变被引量:2
《三峡论坛》2018年第2期31-37,共7页罗中 罗维庆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酉水流域土家族‘梯玛歌’不同版本整理研究"(16CZJ024)
民族的形成及建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毕兹卡"到"土家"的历史嬗变,经历了族群出现、土人奠基、土司聚族、土家认同、族称形成等不同阶段,最终得到了自我或他者的确认,成为了今天的土家族。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起...
关键词: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土家族 历史嬗变 
元代武陵山区土官行政建制研究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29-135,共7页罗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MZ046)
元代在武陵山区的土官行政建制,是一种将民族与地域混合为一体的特殊行政区划管理模式。安抚司行政建制的象征性控制、地方蛮夷官的实质性自治、溪洞社会组织的完整性延续,成为元代武陵山区土官行政建制的基本构架。这种管理模式侧重于...
关键词:元代武陵山 安抚司 蛮夷官 洞寨 
同中存异:元明清土司制度的变化与发展被引量:1
《三峡论坛》2017年第6期29-36,共8页罗中 
国家社科基金"后申遗时代土司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6BMZ046)
元、明、清所实施的土司制度,因朝代或地域的不同,在地方行政中均有一定的发展与变化,既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特点。元代土司制度的特点,是没有完整系列条例规范其自治权,土官有一定的空间自主行事处置其民族内部事务。明朝土司制度...
关键词:土司制度 研究缘起 各朝特点 异同比对 
土司制度早期学术研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11-19,共9页罗维庆 罗中 
国家社科基金<后申遗时代土司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研究>(16BMZ046)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酉水流域土家族梯玛歌不同版本整理研究>(16CZJ024)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上半叶的土司制度早期学术研究,经历了关注国内安全、服务行政区划改革、基本概念探讨、研究体系形成等既是相对承继但又相融交错的发展阶段。李根源将土司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佘贻泽在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基础上,...
关键词:土司制度 早期研究 概念共识 体系建构 
制度与符号:流变中清代土司制度的多样性发展被引量:1
《清史论丛》2016年第2期3-30,共28页罗中 罗维庆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阶段性成果
土司制度是最值得研究的政治制度之一,"因地制宜"的实施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发展。元朝的"土流兼制",明朝的"卫司分立",清朝的"卫司合一",清晰地表明了土司制度在承袭中的流变。最终经"改土归流"的革新,导致了以"政治制度"与...
关键词:土司制度 流变发展 改土归流 政治符号 
土司遗址:历史封存与文化传承被引量:4
《三峡论坛》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罗中 罗维庆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基地开放基金项目<多元化民族宗教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平共存>(项目批准号:14jdzb039)
作为历史见证的实地文物,土司遗址保存了土司时期相关民族的建筑遗存与文化元素,明确了土司制度的实施地域,见证了"土官"向"土司"的转化,显示了封建王朝设立土司建置的战略布局。土司遗址具有政治、文化、建筑等方面的独特价值,是世界...
关键词:土司遗址 历史价值 制度研究 文化传承 
共识缺失:土司研究泛化的成因被引量:9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罗中 罗维庆 
国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
因土司制度研究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共识缺失,导致了土司研究的泛化。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本地性"立蛮酋、领蛮地、治蛮民"的治理方式而体现出来的自治权;土司制度实施的主要地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土司制度与扎萨克制度、羁縻卫所制度、...
关键词:土司制度 基本特征 土司地域 制度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