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锐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意志经学多分类器解构细粒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青年文学家》《神州》《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唐山文学》2016年第11期91-92,共2页罗锐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具有研究对象的学科本身不能忽视其学科史的维度。西方人系统性学习汉语的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明末清初天主教来华的传教士们。现代汉语习得中的“听说读写”四分法不能适用于古代的汉语习得研究,只有依托于严谨而细致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 明末清初 学科史 研究对象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教学 汉语习得 汉语研究 
由“监狱书信[1]”看基督教对古希腊悲剧的解构
《大观周刊》2013年第10期13-14,共2页罗锐 
教父时代对基督教教义系统化的完成标志着对以悲剧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之解构与改造的初步完成。它一改古希腊悲剧由人的主体性视角去探讨世界“悲”之所在的传统,代之以神的超验视角去解析发散,反而将“悲剧”文化趋向“喜剧”转变,...
关键词:模仿 显现 交流 
理查二世与殉难的耶稣之对比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6期77-77,79,共2页罗锐 
理查二世"为了一种明显的罪过,不得不承担严酷的惩罚,而且,这惩罚还越来越严厉,越来越公开,直到他丧失掉所有的王权和人的基本尊严。这样,他就成为了那位受尽屈辱的人子的纯粹象征和比喻了。"[1]《理查二世》第五幕,尤其是第五场,在狱...
关键词:代为受过 心醉神迷 成全 
圣波纳文图拉的四层神学对但丁《神曲》的影响
《神州》2013年第27期9-11,共3页罗锐 
摘要:圣波纳文图拉发扬奥古斯丁的光照论,将上帝作为“众光之父(雅1:17)”看待,并试图对上帝之光进行分析演绎,总结圣经之光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作为拯救之真理的圣经之光被划分为四层:字面意义、隐喻意义、伦理意义、神秘意...
关键词:光照 本体论 意志 伦理批判 
《文心雕龙·原道》中的文德分离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6期64-64,共1页罗锐 
《原道》篇中"文德"的惯性并用需打破,实现文德分立。"文德"并用无其他类似语用作为支撑。文应定义为形式,同样德亦应摆脱模糊的"属性"义项而取目的、功效二义。如此,文、德可与原道并驾而成本质—形式—意欲的三一结构。
关键词:形式 意欲 真美善 
言成肉身:绝无仅有之美的形成过程——谈《约翰福音》中的形象解构问题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0期238-239,共2页罗锐 
耶稣集人与神的身份于一身,言成肉身(Incarnation)解构了《旧约》中神之形象。基督教预设了基督是神之形式(form)——形象(image)这一前提,对逻各斯作为神人之中保(Mediator)的定位便反过来既瓦解了神的形象,也影响了人本身。神之绝对...
关键词:言成肉身 形式 解构 矛盾共存体 自我对立 万真桥 
由《宗经》篇看中西方经学边界问题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年第7期115-116,共2页罗锐 
《宗经》篇建基于圣人之文"承受天命"的神圣属性。阐释经典成为通达天意、收获智慧的必然途径。通过与西方基督教经学的对比,中国经学边界的开放性逐渐显明,即篇目的历史性递增、经书未封印原则两方面。最后东西方经学在阐释层面之中寻...
关键词:源泉说 封印之使 意志的抹去 
从《正纬》篇论东西方经学中的经纬之辨
《魅力中国》2013年第17期114-115,共2页罗锐 
《文心雕龙·正纬》一篇在《宗经》后为经如何宗提出具体的方法论。经纬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类比西方基督教解经学中著名的以经解经原则予以调和。纬书又在寓意解经法中溢出经书的边界。在后世继续发散。
关键词:纬谶分离 神秘主义 以经解经 寓意解经 
托马斯·阿奎那与走向终结的教会文学中的形式论
《大观周刊》2012年第3期5-8,共4页罗锐 
13-14世纪前后,欧洲社会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实,便是近代城市的兴起。这些自诞生起就把自我置身于欧洲大陆-地中海经济网络之中的商业中心们,开始了他们对中世纪伊始就自给自足的、以庄园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经济体系的冲击。随...
关键词:完整 比例 鲜亮 本质与形式同一 神人联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