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民

作品数:13被引量:190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INSAR汶川地震地震海原断裂带D-INSAR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地质》《自然科学进展》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三维形变场获取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第8期40-42,共3页郭利民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近几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在获取地面形变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人类可以在太空对地表进行长时问大范围的监测。但是,InSAR获取的形变不是地表的...
关键词:INSAR 形变场 多源数据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应用 三维 RADAR 地面形变 
基于InSAR与GPS观测的汶川同震垂直形变场的获取被引量:10
《地震地质》2014年第3期718-730,共13页单新建 屈春燕 郭利民 张国宏 宋小刚 张桂芳 温少妍 汪池升 徐小波 刘云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40008;4111114038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217)共同资助
发震断层的形变是断层活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对认识断层性质、震源机理有重要作用。文中以逆冲性质为主的汶川地震为例,采用符合地表水平形变特征的Biharmonic样条插值对GPS水平形变矢量插值,然后再分解为EW和SN向分量。利用可靠的GPS观...
关键词:汶川地震 Biharmonic样条插值 InSAR和GPS结合 垂直形变场 
人工角反射器辐射特性及其像素级精定位参数被引量:5
《地震地质》2014年第2期501-512,共12页张桂芳 郭利民 单新建 屈春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1114038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217)共同资助
角反射器精确定位是角反射器微形变获取的前提,文中从研究角反射器影像特征入手,详细介绍了角反射器强度、相关性和光谱离散指数(MSR-Mean to Standard deviation Ratio)影像特征:1)角反射器强度影像特征明显,其影像扩散在多个像素上,En...
关键词:角反射器 雷达横截面 初始定位 精确定位 
干涉基线对地震形变场的影响——以玛尼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场为例被引量:5
《地震地质》2012年第4期672-683,共12页屈春燕 单新建 张国宏 宋小刚 张桂芳 刘云华 郭利民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10A02)资助
干涉基线是InSAR形变观测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关键的参数,它不仅对像对的相干性起决定性作用,还对形变观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有直接影响。若基线不能被准确估计,就会使轨道残余相位和地形残余相位混入形变相位而导致观测误差。文中首先分析了...
关键词:INSAR 基线 形变 干涉测量 玛尼地震 
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被引量:34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984-993,共10页屈春燕 单新建 宋小刚 张桂芳 张国宏 郭利民 
基本科研业务(DF-IGCEA-0608-2-12);地震行业专项(200708013);"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08A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74006)共同资助
常规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受时间、空间失相干的严重制约和和大气延迟等相位误差的影响,难以实现对长期累积微小地壳形变场的有效探测.PSInSAR技术克服了常规DInSAR的局限性,能够高精度监测微小地壳形变.本文首先介绍了PSInSAR技术的算...
关键词:PSINSAR 失相干 点目标 回归分析 地壳形变 
D-InSAR技术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形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应用被引量:24
《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第7期1571-1579,共9页韩宇飞 宋小刚 单新建 屈春燕 汪驰升 郭利民 张桂芳 刘云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06,4094002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8B03,2008BAC35B04);地震行业专项(200708013);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F-IGCEA-0607-1-19)项目共同资助
选取长白山天池火山区15景JERS-1 L波段SAR存档数据,利用二轨法进行SAR差分干涉处理.最终用4景JERS-1数据获取了覆盖相似时间段的3幅D-InSAR形变图,提取了研究区1994~1998年的地表形变场.研究表明:远离天池火山的平坦区域形变微弱;从...
关键词:D-INSAR技术 JERS-1 误差分析 长白山天池火山 形变监测 
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被引量:9
《地震地质》2010年第2期175-190,共16页屈春燕 单新建 宋小刚 张桂芳 张国宏 郭利民 刘云华 韩宇飞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F-IGCEA0608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4006);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ED2008A06)共同资助
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利用7个条带共112景日本ALOS/PALSAR raw格式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形变干涉纹图。通过对干涉纹...
关键词:D-INSAR 汶川MS8.0地震 地表形变 干涉 
四川汶川Ms8.0级地震同震干涉形变场定量分析被引量:6
《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第9期963-974,共12页屈春燕 单新建 张桂芳 宋小刚 张国宏 郭利民 刘云华 韩宇飞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批准号:DF-IGCEA-0608-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74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2008BAC35B04)资助项目
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和60景日本ALOS/PALSAR1.1级雷达数据,采用两通差分干涉处理模式,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的同震干涉形变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干涉处理中图象配准、噪声滤波和相位解缠等若干关键...
关键词:D-INSAR 汶川地震 地表形变 干涉 
汶川Ms8.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观测与研究被引量:45
《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第2期496-504,共9页单新建 屈春燕 宋小刚 张桂芳 刘云华 郭利民 张国宏 李卫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07,4087400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OIB03-01-03);汶川地震科学考察项目
利用InSAR技术,采用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7个条带的地表同震形变场.每个形变条带南北向500 km,东西向70 km,7个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都江堰、茂县、北川、平武和青川.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地表破...
关键词:汶川地震 地震活动性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同震形变场特征 
汶川M_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被引量:23
《地震地质》2008年第4期1076-1084,共9页屈春燕 宋小刚 张桂芳 郭利民 刘云华 张国宏 李卫东 单新建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B030103);中国地震局汶川8.0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07)共同资助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 地震活动性 非相下区域 同震形变场测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