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后生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闽南方言文化要素大陆移民历史现象动力分析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台湾研究》《现代台湾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闽台文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从台湾地名中的闽南方言文化要素看闽台地缘关系被引量: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1期15-20,共6页邓孔昭 陈后生 
台湾地名中的闽南方言文化要素随着移民在台的拓垦经营牢牢扎根于台湾土壤,并成为历史的文化积淀。日据时期殖民者虽对台湾早期地名加以变更,许多地名也只能在承认和利用闽南语读音的基础上进行蜕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闽台间紧密的地缘...
关键词:台湾地名 闽南方言 闽台地缘关系 
清代大陆移民“偷渡”入台盛行的动力分析被引量:3
《台湾研究》2009年第6期58-63,共6页邓孔昭 陈后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08JJDGAT249
清代有大量的闽粤人民移居台湾。在这些移民中,由于清政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大陆移民赴台实行了种种的限制,故很多民众是以“偷渡”的方式移居到台湾的。为什么当时“偷渡”入台会如此盛行?根据恩格斯在《致约·步洛赫的信》中提...
关键词:大陆移民 偷渡 动力分析 清代 历史现象 相互作用 闽粤移民 反作用力 
清代台湾地名中的闽南方言文化要素分析
《闽台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87-93,共7页陈后生 
一、引言地名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和人的创造总和存在,反映了一地居民对其生活环境的空间识觉,也记载着人地关系的发展。清代大陆人民移至台湾,实际上也是一种原乡文化的迁移运动,移民不仅将原乡方言文化要素融入新垦地,也造成了文化...
关键词:闽南方言 地名文化 原乡 淡水厅志 闽南语 区域转移 噶玛兰 安县志 蛤仔难 苗栗县 
论清代台湾铺递的设置与管理被引量:2
《现代台湾研究》2009年第2期48-53,共6页陈后生 
<正>'铺兵之设,所以传递公文',~①台湾的铺递制度约始于明郑时期,~②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府县,铺递制度也逐渐得到发展。'邑自建置以来,有县治必有文移之往来,有文移必有飞递之供役'。~③清代台湾的铺递制度既有福建省之共性...
关键词:清代台湾 铺司 乾隆 公文传递 诸罗县 铺兵 递夫 
台湾地名中的闽南方言文化要素——兼论日据时期台湾地名的变更
《现代台湾研究》2008年第4期52-57,共6页陈后生 
地名通常是起源于一地居民对各种人、事、物观感的印象。地名不仅是空间符号,同时也反映居民对生活环境的空间识觉,记载了人地关系的发展,在人地关系长期互动累积下,地名成为地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记录。这种记录具有空间与时间...
关键词:地名 日据时期 文化要素 闽南方言 台湾省 中国 人地关系 空间符号 生活环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