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娴

作品数:9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安徽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主题:致洪暴雨强对流天气强对流暴风雨江淮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热带气象学报》《气象》《气象科学》《气象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用可见光与红外云图资料综合作降雨量估算的试验被引量:2
《热带气象学报》1998年第3期263-270,共8页郑媛媛 冯志娴 郭萍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亮温 反照率 点阵 降水量 估算 可见光 红外云图 
1995年7月25—31日东北地区致洪暴雨Tbb场特征被引量:12
《气象》1996年第8期29-32,共4页杨金锡 冯志娴 
该文分析了1995年7月25—31日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致洪暴雨时段Tbb场特征,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致洪暴雨Tb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了热带、副热带系统位置偏北且西伸外,北方致洪暴雨云带的走向,同热带、副热带云系的...
关键词:东北地区 长江 中下游地区 致洪暴雨 云带 暴雨 
9403强热带风暴致洪暴雨Tbb特征分析被引量:7
《气象科学》1996年第4期378-382,共5页杨金锡 冯志娴 
本文利用1经纬度间隔Tbb资料分析1994年6月9~10日皖、赣致洪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指出,登陆北上的9403强热带低压同西风带降水系统相互作用造成了这场大暴雨过程。南北低值系统的叠置使降水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在两云系接合处产生强对...
关键词:致洪暴雨 热带低压 西风云系 Tbb特征 风雨 
1993年7月2~6日皖南赣北致洪暴雨过程分析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555-559,共5页杨金锡 冯志娴 顾和英 郭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用T_BB资料及物理量诊断分析1993年7月2~6日皖南赣北致洪暴雨成因,揭示一种致洪暴雨常见天气系统的若干结构特点和T_BB场特征。
关键词:致洪暴雨 反环流圈 切变线低涡 降水过程分析 
1991年6月12-16日江淮特大暴雨中尺度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4
《气象学报》1994年第2期187-193,共7页杨金锡 冯志娴 郑媛媛 
依据高空、地面常规资料,风、雨量自记资料及卫星、雷达资料分析了1991年6月12-16日江淮地区一场罕见大暴雨中尺度降水系统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梅雨锋暴雨一些新的观测事实,其中包括中-α系统中对流云核的串状排列、快速向...
关键词:江淮地区 中尺度系统 暴风雨 
强对流天气的雷达临近预报及检验方法被引量:2
《气象》1992年第4期52-54,57,共4页许明荣 冯志娴 
本文介绍用微机对强对流雷达回波的性质作客观判别,进而作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以及用所收集的天气实况作检验的方法。
关键词:强对流 天气 雷达 预报 检验法 
中尺度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的数值诊断被引量:6
《气象学报》1991年第3期375-381,共7页杨金钖 冯志娴 王东勇 郑媛媛 
许多重大天气灾害发生在特定地形条件下,例如山区的喇叭口地形容易有暴雨发生。山脉的阻碍以及造成的空气被迫抬升、绕流、穿谷流,地形的不同加热和摩擦效应产生的中尺度环流对局地强对流天气有明显作用。 大别山区和皖南山系对江淮地...
关键词:中尺度 地形 强对流 天气 影响 
1989年5月10日强对流天气的云图分析
《气象》1990年第8期31-34,共4页冯志娴 郑媛媛 
本文根据每小时增强显示红外云图、地面流场小图和天气尺度物理量场,分析了1989年5月10日影响安徽省的强对流天气。从中得到的对流云团生消演变特征的认识,可供制作强对流天气预报时参考。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 云图 预报 
一次弱冷锋下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气象》1989年第7期35-39,共5页冯志娴 
1987年8月10日,安徽省出现了一次弱冷锋形势下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这次过程的特点。这有助于增加对这类非典型环境下产生的严重天气的认识,并为预报这类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弱冷锋 强对流 天气过程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