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华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大豆品种资源同功酶四川大豆高产大豆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农家参谋》《中国农技推广》《四川农业科技》《西南农业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豆3号
《农家参谋》1999年第7期7-7,共1页胡王仲 徐正华 
西豆三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于1982年从早熟亲本矮脚早中选优株,经钴60射线处理,历时10年系统选育而成,γ199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西豆三号1997年分别在重庆市渝北区、巴南区及江津市进行品比试验,西豆三号平均66...
关键词:丰产潜力 高产大豆 西南农业大学 巴南区 江津市 射线处理 系统选育 渝北区 优株 敌杀死 
粮菜兼用型高产大豆新品种西豆三号被引量:2
《大豆通报》1998年第6期18-18,共1页胡王仲 徐正华 
一、品种来源及产量表现“西豆三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于1982年从早熟亲本“矮脚早”中选优株,经钴60r射线处理,历时十年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西豆三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亲本“...
关键词:大豆 西豆三号 品种来源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大豆品种播季稳定性研究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2期37-42,共6页杨国华 徐正华 
国家攻关项目
选取四川省有代表性的17份春、夏、秋大豆品种,进行春、夏、秋分季播种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及其它农艺性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西豆3号和筠连七转豆的出苗至始花日数,90-627和8407-1的出苗至成熟日数,90-...
关键词:大豆 播季 光温敏感性 稳定性 品种 
粮菜兼用大豆新品种——西豆三号
《中国农技推广》1998年第4期32-32,共1页胡王仲 徐正华 
粮菜兼用大豆新品种——西豆三号400020重庆市农业局胡王仲西南农业大学徐正华1品种来源及产量西豆三号是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于1982年从早熟亲本矮脚早中选优株,经钴60γ射线处理,历时10年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通...
关键词:粮菜兼用 大豆新品种 品比试验 西南农业大学 重庆市 巴南区 丰产潜力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溴氰菊酯 敌杀死 
四川大豆品种资源的因子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1996年第S1期129-132,共4页徐正华 何丽玫 杨安贵 杜春光 
对68个大豆品种因子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可分为受3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因子1为生育日数及荚数因子;因子2为生产力因子;因子3为株型结构因子。其中,主因子1作用最大,说明四川大豆育种应以选择生育期、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3个性状为主...
关键词:大豆 品种资源 因子分析 四川 
大豆Soja亚属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及其模糊聚类分析被引量:4
《西南农业学报》1994年第4期59-66,共8页洪国伟 徐正华 邹学祥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四川、辽宁的大豆Soja亚属种质资源165份,对其三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并用遗传相似系数和模糊聚类方法,对Soja亚属各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途径作了探讨,结果表明:Soja亚属各种群有其...
关键词:大豆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遗传 模糊聚类 
四川绿豆生产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四川农业科技》1994年第1期5-6,共2页徐正华 
四川绿豆生产的现状与展望徐正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重庆北碚630716)一、四川发展绿豆生产的前景绿旦(Vignaradiata(L.)Wilczek.)是小杂豆中的主要豆类,以其营养全、用途广而载誉南北,畅销中外。...
关键词:绿豆 生产 品种 
r—射线与激光处理大豆对酯酶同工酶的效应研究被引量:3
《激光生物学》1993年第3期313-316,共4页何丽玫 徐正华 李晓林 
用CO_2激光0.8S及^(60)Co—r射线0.25KGy和0.35KGy剂量分别辐照大豆种子后,其三叶期叶片酯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酶活性增强,其变化特点反映出供试品种的辐射敏感性。r射线辐照后加以CO_2激光处理,其酯酶活性较r射线单一处理的酶活性降低,表...
关键词:激光 大豆 酯酶 同功酶 Γ射线 
四川大豆品种资源的因子分析被引量:12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299-302,共4页徐正华 何丽玫 杨安贵 杜春光 
对68个大豆品种因子分析表明,11个农艺性状可分为受3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即因子1为生育日数及荚数因子;因子2为生产力因子;因子3为株型结构因子.其中,主因子1作用最大,说明四川大豆育种工作应以生育期、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3个性状的...
关键词:大豆 品种资源 因子分析 
大豆体细胞无性系后代植株主成分分析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2期21-23,共3页何丽玫 徐正华 田丰炉 杜春光 
对“西引早豆”下胚轴体细胞无性系中5个变异体 R_2代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作用最大,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荚长、荚宽作用次之,受其它性状的影响较小,相对独立;株高、主茎节数作用更小,主要通过影响荚粒因...
关键词:大豆 体细胞 无性系 主成分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