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法超

作品数:29被引量:31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玉米种质资源弯孢菌叶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病性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玉米疯顶病的传播与防治研究被引量:1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42-45,共4页陈敏 王晓鸣 赵震宇 肖明纲 戴法超 宿文军 王存忠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509B04)
通过人工诱发,初步证实了来自玉米疯顶病病田的土壤和植株病残体能够传播病害,是疯顶病在当地持续发生的主要原因;但病害的发生必须依赖于田间土壤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并在玉米幼苗出土前的萌发期田间发生积水。利用杀菌剂进行玉米种子...
关键词:玉米疯顶病 传播 药剂防治 感病性 
小麦抗麦双尾蚜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段灿星 朱振东 王晓鸣 张世贤 戴法超 
麦双尾蚜是一种世界性的麦类害虫。本文就小麦抗麦双尾蚜资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蚜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麦 麦双层蚜 抗性鉴定 基因定位 抗性机制 抗性遗传 分子标记 抗病虫育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被引量:7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年第4期37-39,共3页王晓鸣 戴法超 朱振东 
综合作者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研究资料,阐述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原、发生症状、为害损失、影响发生的主要因素和防治措施等。
关键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抗性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3年第3期298-298,共1页戴法超 
关键词: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病原菌 生物学 遗传多样性 种质抗性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QTL分析被引量:16
《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第10期1221-1227,共7页黎裕 戴法超 景蕊莲 王天宇 杜金友 贾继增 
国家青年"863"资助项目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 ,对丹 340×沈 135的F2∶3 群体 (113个家系 )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 :(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 ;(2 )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对 1999年的玉米全株抗病...
关键词: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抗病性 QTL 分子标记 
玉米疯顶病传播途径探讨被引量:2
《植物保护》2001年第5期18-20,共3页王晓鸣 戴法超 朱振东 金晓华 杨建国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6982 0 13)
利用染色技术研究种子以及在病田中病残体作为玉米疯顶病初侵染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在病田采集的病穗籽粒、病株上基本正常穗籽粒和外观正常植株所结籽粒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测到菌丝体 ,并且带菌率较高。病田种植品种的原始种子同样...
关键词:玉米 疯顶病 传播途径 带菌率 种子 病残体 发生规律 
玉米种质资源抗弯孢菌叶斑病特性研究被引量:8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1年第3期22-27,共6页王晓鸣 戴法超 焦志亮 朱振东 
国家"九五"(96-002-02)攻关项目;青年863项目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省份所供种质抗性存在差异,北京、四川、广西种质总体抗性较...
关键词:玉米 种质资源 抗弯孢菌叶斑病 抗性评价 
作物遗传资源的抗病虫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7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年第5期67-70,共4页王晓鸣 金达生 戴法超 梁克恭 
育种中对少数具显性单基因抗性的亲木材料的广泛利用,致使推广品种的抗病虫遗传背景狭窄,导致作物病虫害种类发生演变和重要病虫害持续爆发或流行.我国拥有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在1986~1995年评价了7类粮食作物60万份次种质对58种病虫...
关键词:作物 病虫害 持续农业 种质资源 抗性多样性 
对抗白粉病而晚熟小麦种质的改良被引量:3
《作物品种资源》1999年第4期33-35,共3页郑殿升 宋春华 刘三才 陈梦英 王晓鸣 戴法超 刘旭明 李怡琳 
在北京利用早熟小麦品种与抗白粉病而晚熟的小麦种质 Fr818 杂交,获得了一批抗白粉病的早熟品系。这些品系株高80~90cm , 千粒重42~51g, 其中有3 个品系兼抗条锈病, 1 个品系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它们均可供...
关键词:抗白粉病 小麦 种质 改良 
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我国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被引量:9
《植物保护》1999年第3期47-49,共3页朱振东 王晓鸣 戴法超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蔬菜和大豆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专题资助
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和茎腐病1948年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51年俄亥俄州首次报道,此病目前已传播到世界各国大豆产区,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1]。鉴于...
关键词:大豆 疫霉根腐病 发生 防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