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艳

作品数:22被引量:5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明代《天工开物》工艺文化纹饰夏布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大众文艺(学术版)》《艺术百家》更多>>
所获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承与创新——南通二甲蓝印花布印染工艺发展状况的个案研究被引量:3
《创意设计源》2015年第5期25-31,共7页李雪艳 
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编号: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3NX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通二甲镇是蓝印花布的故乡,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其经营模式由私营走向公私合营,并于20世纪90年代重建家庭式染坊模式;裕兴染坊框架染色法与复色工艺的成功尝试,振兴染坊靛蓝染色工艺的复兴与蓝印花布装饰性形式与风格转变,成为该地...
关键词:蓝印花布 南通二甲 裕兴染坊 
植麻治丝,纺织成布——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传统苎麻手工技艺的田野考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20-25,共6页李雪艳 
江西省分宜县双林镇素有植麻治丝、纺织夏布的手工艺传统。种麻、剥麻、打麻、晒麻、治丝及夏布织造的器具与方式,均在明代历史造物总结性巨著《天工开物》中有所记录。该地区目前仍延续着自晚明以来的传统苎麻种植技艺、麻纱制作、夏...
关键词:苎麻 麻原料 治丝 夏布 《天工开物》 
渐渐消失的技艺——浙江雁荡山蓝草种植与靛蓝制取的工艺性调研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李雪艳 
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编号: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3NX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种蓝制靛曾经是浙江雁荡山山区靛农重要经济来源。明清时期,该地区因独特的种蓝与打靛技艺而闻名,"家家种蓝,户户打靛",一度是该地区漫长历史进程中传统生活常态。但是随着化学印染时代的来临,传统蓝草种植与打靛工艺渐渐萎缩并濒临消亡。
关键词:中雁荡山 蓝草种植 靛蓝制取 手工技艺 
渐渐消失的技艺——记浙江雁荡山蓝草种植与靛蓝制取的工艺性调研被引量: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75-81,共7页李雪艳 
本文获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系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编号: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编号:2013NXY01)阶段性成果
种蓝制靛曾经是浙江雁荡山山区靛农重要的经济来源。明清时期,该地区因独特的种蓝与打靛技艺而闻名,"家家种蓝,户户打靛"一度是该地区漫长历史进程中传统的生活常态。但是随着化学印染时代的来临,传统蓝草种植与打靛工艺渐渐萎缩,并濒...
关键词:中雁荡山 蓝草种植 靛蓝制取 手工技艺 
蓝夹缬工艺及其现状——浙江乐清蓝夹缬工艺调研被引量:2
《创意设计源》2015年第3期55-59,共5页李雪艳 
中国夹缬工艺有着古老的传统与悠久的历史,其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作为床品、服饰等植物纤维材料的装饰性技艺而存在。位于浙江中雁荡的乐清市的黄檀硐村曾因制靛及蓝夹缬技艺而闻名,乐清市白石镇陈氏家族作为乐清蓝夹缬工艺的传承者至今仍...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 浙江乐清 蓝夹缬技艺 传承 
论南京云锦的历史发展及装饰题材的文化寓意被引量:2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5年第6期18-21,共4页李雪艳 
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2013NX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云锦,以其华美的材质与复杂的织造工艺,成为了等级社会中皇家贵族身份的象征物。从历史文献记载与现存实物的互证,南京云锦发源于六朝时期,兴起于元,盛于明清。历史中的南京云锦纹饰选材广泛,祥禽瑞兽、自然天象及文字器物,均有使用...
关键词:南京云锦 历史发展 装饰题材 吉祥文化 
“蚕健丝长”的利益追求——论中国桑蚕选育、制丝与多元民俗信仰体系共建的桑蚕文化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李雪艳 
54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2013M541578);校级重点项目;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承袭与创新模式研究(2013NX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桑蚕选育、制丝与民俗信仰等文化体系中,"蚕健丝长"是中国桑蚕文化的核心基质。在这一利益诉求的导引下,良种选育在中晚明时期已经取得较高的历史成就,并在今天各大蚕区以多元杂交、地域适应性特点得以继续发展;制丝工艺在民国时期开...
关键词:蚕健丝长 桑蚕选育 缫丝工艺 雄蚕丝 桑蚕民俗信仰 
功能性转换与拙朴之美的强化——论荣昌传统夏布工艺文化及其当代创新发展被引量:10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33-45,共13页李雪艳 
中国博士后54批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课题名称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创新发展的系统性研究"(项目编号:2013M541578);南京晓庄学院2013年度校级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NXY01)阶段性成果
荣昌夏布的织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传统生活中发挥着衣饰帷帐等植物性纤维织物的重要日用功能;其独特的浆漂工艺使夏布轻薄细密,色泽莹润的优良品质得以最终实现;荣昌夏布材质、肌理、工艺场景特有的拙朴之美,在当代夏布创新工艺...
关键词:荣昌夏布 浆漂工艺 拙朴之美 当代创新 
窑与窑祭的社会功能——以江苏昆山锦溪祝家甸村土窑与窑神祭拜仪式为例被引量:3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0-57,共8页李雪艳 
南京晓庄学院教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023456
江苏昆山锦溪朱家甸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砖瓦烧制为主业,大部分村民以盘窑、烧窑、祭窑为生产与生活的主要方式。当地砖瓦窑为馒头形土窑,由烟冲、圆弧形的主体建筑与窑房三个部分组成;砖瓦烧制工艺要经过满窑、火...
关键词:昆山锦溪祝家甸村 土窑 窑神 祭拜仪式 社会整合 
论明代草木染红——以《天工开物·彰施》卷草木染色为例被引量:1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李雪艳 
2012年第二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江南传统手工造物技艺生存状态与发展方式研究(编号:1202005B)阶段性成果之一
《天工开物·彰施》卷诸色质料篇中对于中国传统草木染色工艺做了较为全面的记录,尤其是对于晚明时期染红所使用的原材料红花、红花饼的制作及红花染色工艺,做了更为具体的叙述。本文针对《天工开物·彰施》卷,并结合《本草纲目》及其...
关键词:天工开物 草木染红 红花 苏木 茜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