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锋兵

作品数:1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诗文赤松高僧明清寒山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论坛》《山西档案》《萍乡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魏晋《杂诗》的自然意象研究
《萍乡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杨锋兵 袁宗芳 
贵州省202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明清滇黔禅僧诗歌整理与研究”(22GZZD17)。
魏晋《杂诗》中的自然意象类别丰富,通常可以概括为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征候性意象等三种类型。这些自然意象的特征表现为时令性、悲情性、质朴性,既体现了文学自觉时代诗学体式与内容转向的新特点,又逐渐完备了古典诗歌的意象系统,反...
关键词:魏晋《杂诗》 自然意象 诗学意义 
明清贵州诗文中的黔地黔人书写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0期89-94,共6页杨锋兵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14XZW039)。
黔地黔人的形象受历史因素影响长期被误读。明清时期黔地或入黔文人的诗文中对黔地、黔人多有书写,其书写的侧重点集中在山地景致、艰苦环境、质朴民众等三个方面。这些诗文中贵州的山展现了奇秀险雄的特征。贵州的山地自然环境不利于...
关键词:明清诗文 黔地 黔人 形象 
王阳明谪黔诗文的“苗僚”视角及其启悟被引量:1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1期133-139,共7页杨锋兵 
谪居龙场是王阳明人生中的一大磨难,但同时也是其悟入圣人之道的一大事因缘,"苗僚"视角的转变对其龙场悟道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王阳明谪黔诗文展现了其"苗僚"视角的变化,一则体现其对贵州民族地区环境的认识从"俟命而已"转变为"安而...
关键词:王阳明 谪黔诗文 “苗僚” 
清初黔中高僧赤松法师述论
《中国佛学》2017年第1期47-56,共10页杨锋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14XZW039)阶段性成果之一
清初黔僧赤松四处参访,多方交游。在与高僧衲子的交往中赤松了悟禅理,传承临济法脉于黔中;同时赤松结交黔省地方官员,在地方官员支持下创建黔灵山,开法弘福寺;此外,赤松与文士名流相互切磋,砥砺诗文,宣传黔灵山。通过交游,赤...
关键词:赤松 参访 黔灵山 
明清黔中文士之佛教因缘及涉佛诗文内涵探赜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135-139,共5页杨锋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XZW039)阶段性成果
明清以来贵州佛教发展出现兴盛局面,黔中文士亦与僧人广泛交游,特别是明清黔中文士读书讲学山寺及明季士大夫逃禅,体现出了明清黔中文士与佛教较深厚的因缘。综观明清时期黔中文士涉佛诗文,其内涵则主要体现在谈论佛教义理,描写寺庙山...
关键词:明清 黔中文士 涉佛诗文 
论明清贵州僧诗的特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杨锋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14XZW039)
明清时期贵州的僧诗创作在贵州佛教的发展、僧人内典与外学兼修的历史传统、弘法需要、重视经教文字等因素的促进下出现了繁荣景象,现存灯录、语录、诗集20部,《黔诗纪略》、《黔诗纪略续编》、《播雅》三书收僧诗300首,还有诸多僧诗散...
关键词:明清时期 贵州 僧诗创作 僧诗特色 
东晋高僧慧持行迹考述
《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5期95-99,共5页杨锋兵 
东晋高僧慧持一生行迹主要可分为师事道安法师时期、庐山时期以及入蜀弘化时期。师事道安法师时期,慧持在颠沛流离之中遍学众经,游刃三藏,奠定了坚实的佛学基础。庐山时期,慧持校阅新译经典,树立清净道风,堪称僧团楷模。此后慧持割爱辞...
关键词:慧持 行迹 贡献 
黔灵风光好 万象映禅机——清代黔灵山写景诗管窥
《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2期105-109,共5页杨锋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编号:14XZW039〕阶段性成果
黔灵山以佛教禅宗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清代黔灵山写景诗,在展现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以"本来面目"、"明月"、"本源"、"宝光"等象征语汇来体认禅宗哲学中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的内涵与质性;以"幻影"、"游子"、"乡关"等词汇反...
关键词:黔灵山 诗歌 禅思 
清代诗歌中的西南佛教名山黔灵山
《兰台世界》2016年第6期147-149,共3页杨锋兵 张国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贵州佛教诗文整理与研究"(课题号14XZW039)
黔灵山是西南佛教名山,为赤松法师于康熙年间创建,清代诗人常将其形诸笔下。这些诗歌着重反映了黔灵山的创建历史,承传经过,四时景致及法脉宗风。可概括为:筚路蓝缕,名山始成;四时景致,窥问禅机;护法大德,鼎力支持;大振宗风,法脉绵长。
关键词:清诗 黔灵山 历史流变 法脉宗风 
梵净山佛教记事碑刻文献探析被引量:1
《山西档案》2015年第3期156-160,共5页杨锋兵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项目"明清时期贵州佛教诗文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GZYB04
梵净山地区碑记摩崖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其中记事类碑刻文献的内容主要侧重在:表达开山建寺之不易;回顾梵净山地区战乱风云;明告相关寺产信息;叙述大德高僧生平事迹、籍贯法号及法脉世系。这些内容展现了梵净山的佛教历史、寺院建设、法...
关键词:梵净山 记事碑刻 佛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