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全

作品数:15被引量:5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实验室发电厂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飞灰更多>>
发文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发文期刊:《重庆环境科学》《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庆某电厂灰渣中痕量金属元素形态分布研究被引量:1
《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第10期25-27,共3页洪全 
本文以某电厂飞灰和灰渣为研究对象 ,采用 Tessier逐级提取分离方法 ,对颗粒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飞灰中痕量金属元素 Hg、As、Co和 Cu的含量高于底灰 ,而 Pb、Cd、和 Cr的含量则是底灰高于飞灰 ;...
关键词:飞灰 底灰 痕量金属 化学形态 
重庆某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
《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第7期37-38,58,共3页洪全 
本文以某电厂的锅炉灰渣(飞灰和底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4个飞灰和24个底灰样品中Hg,As,Se,Pb,Cd,Zn,Ba,Co,Cr,Cu,Li,Ni,V,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飞灰中As、Pb、Zn、Ba、Cu、V、Zr和Li的含量大于10ppm,Hg和Cd含量...
关键词: 飞灰 底灰 微量元素 重庆 
重庆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被引量:35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5期151-154,共4页洪全 
为了考察大气污染控制举措对能见度的影响 ,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近 15年的观测数据 ,并用二元相关和偏相关分析了大气能见度与气象因子和空气质量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重庆市能见度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能...
关键词:能见度 空气质量因子 气象因子 重庆 
重庆某发电厂煤中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第5期46-47,50,共3页洪全 
重庆市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城巾,煤在能源消耗中占的比例长期保持在2/3左右。煤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保护重庆市民的身体健康,制定更加科学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控制对策,本文以某电厂用...
关键词:微量元素  重庆 
重庆市能源消耗与大气污染关系探讨被引量:8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洪全 
重庆是一座典型的南方煤烟型城市之一,大气污染相对比较严重。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能源消耗逐年增加,使得重庆市的大气污染控制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为了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作者分析了重庆市...
关键词:重庆 能源消耗 大气污染 相关性 煤烟型城市 经济发展 污染控制 
电负性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值与氧化物超导电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6期117-119,共3页洪全 
研究了氧化物的超导电性与元素电负性之间的关系。笔者用电负性均衡值Xcq作为氧化物超导电性的新的经验判据 ,并用一个式子确定氧化物中元素电负性的均衡值Xcq 笔者用该式计算了 2 30种氧化物超导体的电负性均衡值Xcq,结果表明 ,所有氧...
关键词:氧化物超导体 电负性均衡值 密度泛函理论 计算值 超导电性 电负性 
双层CuO_2铜酸盐高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与电负性标度被引量: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83-85,共3页洪全 
一些有代表性的双层CuO2 铜酸盐高温超导体中假设的导电共振单元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价层轨道能负值的几何平均值的差 (ΔX0 )与临界温度Tc
关键词:高温超导体 临界温度 原子价层轨道能 导电共振单元 氧化铜 铜酸盐 电负性标度 
用单片机和接口技术改革物化实验手段、方法和内容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1期52-58,80,共8页胡德庚 洪全 周锦明 张力 
着重介绍用单片机和接口技术,改革物化实验手段、方法和内容的意义;以及设计构思、原理和实践效果。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可行的,既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单片机 接口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手段 
实验室制备氯气适宜条件的探讨被引量:5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3期89-94,共6页龚秋纹 郭有华 洪全 李农 
重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由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实验室制备氯气所需的适宜的盐酸浓度为7~9mol·dm-3,反应温度为333~353K.
关键词:制备 氯气 实验室 化学实验 盐酸 二氧化锰 
丙酮酸消除反应机理的新假定被引量:3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3期40-45,共6页洪全 梁国明 刘光炳 
四川省教委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用MINDO/3分子轨道方法对丙酮酸热消除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酮酸消除反应仍按两步完成,但第二步是以两分子中间体通过六元环过渡态途径转变成两分子乙醛。从而提出了丙酮酸消除反应的一个新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丙酮酸 活化能 过渡态 反应理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