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留文

作品数:31被引量:255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方言赣语客家方言同音字汇客赣方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语文研究》《语言研究》《方言》《中国语文》更多>>
所获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台湾中流文教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江西南昌县(蒋巷)方言“来”的语法功能
《方言》2023年第4期395-400,共6页谢留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赣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的深度调查与研究”(21AYY008);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江西赣客方言重点调查”(22VRC078)的阶段性成果。
江西南昌县(蒋巷)方言的“来”,可以做趋向动词、介词、副词和句末助词。“来”有阳平[lei■]、阳去[lei■]、轻声[lei■]三种读音。读音不同,对应的语法功能也不一样。本文描写“来”的用法。
关键词:江西南昌县(蒋巷)方言 赣语  语法功能 
吴语儿化韵的演变与中古阳声韵尾的关系——以庆元、路桥、余姚方言为例被引量:1
《语文研究》2023年第4期52-57,共6页姜晓芳 谢留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吴语的小称研究”的资助
吴语一些方言中的儿化韵,或者兼具鼻尾韵和鼻化韵形式,或者兼具鼻尾韵、鼻化韵和开尾韵形式,即一个韵母儿化后可以对应两到三个儿化韵。文章以浙江的庆元、路桥、余姚方言为例分析后认为,这是受中古阳声韵演变影响的结果。具体而言就是...
关键词:吴语 儿化韵的演变 中古阳声韵尾 鼻尾韵 鼻化韵 开尾韵 
江西崇仁方言同音字汇被引量:1
《方言》2022年第4期496-512,共17页陈诺 谢留文 
本文描写江西崇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及语音演变特点,列出同音字汇。
关键词:江西崇仁方言 赣语 声韵调 语音演变特点 同音字汇 
浙西南吴语“鸡嗉子”读音的本字——兼论浙西南吴语模、虞韵读如鱼韵白读现象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22年第4期449-453,511,共6页谢留文 
浙西南吴语“鸡嗉子”的“嗉”,方言文献都写成同音字“卸、细”。论文通过对浙西南吴语遇摄模韵读音层次的辨析,指出模韵有读同鱼韵的白读层次,其本字就是一等模韵的“嗉”字。浙西南吴语与江西赣语模韵和虞韵都有读同鱼韵白读的层次,...
关键词:浙西南吴语 鸡嗉子 读音层次 本字 
乡话遇摄字的读音层次被引量:1
《中国语文》2021年第5期589-598,640,共11页邓婕 谢留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濒危方言乡话的文白异读系统比较研究”(项目号:20CYY00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根据湖南泸溪李家田、泸溪白沙、泸溪梁家潭、古丈高峰、沅陵清水坪五个乡话的材料,讨论乡话遇摄字的读音层次。乡话遇摄字读音共有四个层次。层次一、层次二是乡话固有层次,不见于周围湘语和西南官话;层次三可能与周围湘语影响有关...
关键词:湖南乡话 遇摄字 读音层次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汉语方言事业被引量:2
《方言》2021年第3期257-265,共9页谢留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我国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汉语方言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 
张振兴先生的学术道路与贡献被引量:1
《厦大中文学报》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谢留文 
张振兴先生的学术研究秉承了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先生"调查要反映事实,研究要打开思路"的优良传统,研究成果涵盖了汉语方言学、汉语音韵学、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词典编纂等语言学多个领域。尤其是他作为最主要的成员之一,组织和主持...
关键词:张振兴 汉语方言学 学术贡献 
赣语“鱼虞有别”的层次被引量:2
《中国语文》2020年第4期450-457,511,512,共10页谢留文 
“鱼、虞”两韵的分混是《切韵》时代南北汉语方言的重要差异之一。这种差别在今天现代汉语方言中依然普遍存在。吴语、闽语、赣语、客家话、湘语、徽语、部分官话方言等都存在“鱼虞有别”的层次。绝大多数赣语鱼韵区别虞韵只有一个层...
关键词:赣语 鱼虞有别 层次 
汉语方言研究七十年被引量:17
《方言》2019年第3期257-272,共16页谢留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主要成就。
关键词:汉语方言调查研究 七十年 
江西吉水(醪桥)方言的变调被引量:5
《方言》2019年第1期29-37,共9页谢留文 李桂兰 
第一作者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础研究学者资助计划"江西赣语重点调查"(2014-201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江西吉水(醪桥)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量词、人名和地名等都有变调现象,以名词居多。这种变调不同于连读变调,更像是小称音变,不过小称意义有的已经不明显。有高升变调[↗]、高降变调[■]512两种。单音词有高降变调,...
关键词:江西 赣语 吉水(醪桥)方言 高升变调 高降变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