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辉

作品数:24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经籍纂诂》《十三经注疏》《四库全书》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丛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杭州灵隐书藏及经藏考略被引量:4
《东南文化》1999年第3期114-115,共2页陈东辉 
本文考证了清代杭州灵隐书藏及经藏情况,高度评价了这些藏书和藏经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意义。
关键词:清代 灵隐寺 藏书 
二十世纪古籍索引编制概述被引量:15
《文献》1998年第2期65-78,共14页陈东辉 
学术界一般认为,明代张士佩编制的《洪武正韵玉键》,具有索引所必备的要素,乃我国索引之滥觞。同时,《两汉书姓名韵》、《本草万方针线》、《历代纪年韵览》、《史姓韵编》、《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皇清经解敬修堂编目》、《皇清经...
关键词:字索引 索引编制 计算机编制 古籍整理出版 人名索引 中国古籍 中国大陆地区 作者索引 二十世纪 通检 
从古籍丛书看中日典籍交流
《文献》1998年第1期258-262,共5页陈东辉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
关键词:古籍丛书 古文孝经 参考价值 中日两国 重要地位 中国典籍 中日文化交流史 知不足斋 有关问题 重要价值 
论《经籍籑诂》的编纂及其功过得失被引量: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1-8,共8页陈东辉 
论《经籍■诂》的编纂及其功过得失陈东辉先秦典籍中的字义,到了汉代已难以理解,需要经学家专门为之作注。这种为古籍作注的学风一直沿续至初唐,注解的范围也由儒家经典扩展到所有的先秦典籍及部分汉人著作。在上述汉唐旧注中,保存...
关键词:《经籍纂诂》 故训汇纂 《尔雅》 训诂之学 《说文解字》 训诂学 《一切经音义》 《说文》 《集韵》 《经典释文》 
《皇清经解》辑劾始末暨得失评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5期44-47,共4页陈东辉 
《皇清经解》辑劾始末暨得失评骘陈东辉《皇清经解》为阮元任两广总督时,组织人力在他创立的广州学海堂中所辑刻,故又名《学海堂经解》。阮氏主张用金于书,遗经于世。他曾曰:“夫遗金不如诒经,犹徒为一家读书计耳,易若以书公之天...
关键词:皇清经解 学海堂 《经籍纂诂》 《说文解字注》 《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春秋左传 《尔雅义疏》 南菁书院 《十三经注疏》 
浅谈清代档案的价值
《历史教学(下半月)》1997年第8期56-56,共1页陈东辉 
历史档案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高的价值。现存的古代档案中,以清代档案为最多,共有一千多万件,收藏的中心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档馆”)。这些档案按管理系统分为74个全宗,基本上每个全宗包括了当时一个独立建制的中...
关键词:清代档案 档案馆 古代档案 历史档案 文字狱 曹雪芹 地方志 安宫牛黄丸 宗人府 水利枢纽工程 
古籍丛书与中日文化交流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7年第6期58-60,共3页陈东辉 
古籍丛书与中日文化交流陈东辉(杭州大学图书馆)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
关键词:古籍管理 古籍丛书 中国 日本 文化交流 
阮元编刻书籍考略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3期6-9,共4页陈东辉 
阮元编刻书籍考略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
关键词:《经籍纂诂》 《畴人传》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尔雅》 训诂学 学术研究 《周易》 校勘记 诂经精舍 
试论阮元在训诂学上的贡献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12-16,共5页陈东辉 
本文认为,清代著名学者阮元以其在训诂学上的杰出成就,足以跻身于清代一流训诂学家之列而无愧色。他找到了异字同义以及声近语同的根源。他将研究训诂之学与探求古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文字古义作为考定古代文化的一个依据。他...
关键词:训诂学 手经 古代文化 训诂之学 异字同义 训诂学家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广雅疏证》 历史考证 
心有灵禅一点通——读郑板桥《赠勖宗上人》诗
《文史知识》1997年第3期42-44,共3页陈东辉 
罨画溪边髻尚髽,便拈荷叶作袈裟。一条水牯斜阳外,种得山头十亩霞。(三首之一)诗清云淡两无心,人自青春韵自深。好待菊花重九后,万山红叶冷相寻。(三首之三)郑板桥在乾隆即位、自己44岁那年,赴京应试,考中进士,非常得意,画了幅《秋葵石...
关键词:郑板桥 万山 荷叶 菊花 中进士 乾隆 无心 石笋 官职 牡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